新中国诞生后,人民币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经历了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它的变迁历史,数十年来一直秘而不宣,以至当今仍鲜为人知。 " @! o: `1 Q; S; e G" z( r& J7 d2 Q% }3 k& D 人民币诞生,毛泽东拒上头像 9 M3 o) e2 J5 ?6 H7 E
- A8 D3 s3 N% Q* M. o 中国人民银行原计划在1949年1月1日成立,并发行人民币,但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决定提前一个月正式开业,同时将各根据地8种货币统一按比价兑换人民币。新币设计委托晋察冀边区印刷局进行设计、制版和印刷。起初设计有毛泽东头像,送审时,毛泽东说: 0 X! ^) S b! B& s ; b) V9 h, s' P+ o “人民币是属于国家的,是政府发行的,我现在是党的主席,不是政府主席,怎么能把我的头像印上呢?”于是改为工农群众和生产建设场景。人民币汉字正楷是请董必武书写,由佳木斯东北银行印钞厂代印的。为了防止意外,新的人民币不切开,不加印号码签章,印好后由大连经烟台运达石家庄加工为成品。1948年12月1日上午9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发行第一批人民币——伍拾元券、贰拾元券、壹拾元券三种票币,其中伍拾元券人民币第1号(ⅠⅡⅢ-00000001)被直接发行票币的石雷科长保存至今。当天下午,中国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南汉宸在石家庄花园饭店设了一桌便宴,以示庆祝这一喜讯。 2 A3 m) c/ s/ R+ S$ G0 G! R& b- y# @; ^* y; }
第二天,《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发布了这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闻。 8 y. C$ m% @8 ` ( i+ U Z8 o; S" V- g6 f- I3 \自 1948年12月1日起至1953年12月止,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第一套人民币。 2 b" _( I+ ^$ t) w+ ^) x* Y4 ~$ V( H' J; t9 d; l0 s0 b
建国之初印制的票币由中央美术学院罗工柳、周令钊、王式廊设计。由于战争环境,采取多地区分散制版、印刷和分地区就近发行的办法,票面额由小到大,从1元、5元到5万元票券,印刷技术也不同,纸张、油墨多样化,石版、凸版、胶版、凹版和胶版与凹版套合。其中5万元券因当时的国际环境影响和国内的经济状况而没有流通。这套人民币的图案,根据党的路线和政策,集中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即建立工业化主题有23个版别,发展生产主题有20个版别,表现工农联盟主题有4个版别。 - s! Q( W# I) V9 H4 ~/ ]. b
; z6 s+ H) `' [ {" L0 N+ e
苏联“老大哥”留下了三种人民币钢版 % D% n, d3 @. r- n, x: O- ?. P
% T9 D+ K; e G% W* z( \. I 自1955年3月1日起至1962年4月20日止,共印制发行11种面额、17种版别的第二套人民币。设计人员考虑到英镑上有女王肖像,因此原稿5元券是少数民族人物抬着一幅毛泽东肖像;1元券是天安门城楼正面挂毛泽东画像;2角券的火车头也挂毛泽东像。上报中央审批时,毛泽东又一次严肃指出:“为了制止传统的歌功颂德现象,要遵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不得在人民币上印刷我的像。”对于其他票券的图样设计,周恩来总理一一进行审查,作了一系列指示:“券面主景画农妇年纪太苍老,要画得健康一些。”“战士的形象不够英勇,手中拿的还是美式卡宾枪,不恰当。”“汽车图样是我国装配的美式汽车,要改一下,免得外国人误会。”经过本套票币设计者、著名美术教授罗工柳、周令钊的反复修改、调整和补充,并由总行研究员马文蔚先生书写汉文魏体。到1955年2月21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和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的命令》,规定收回折合比率为1∶10000,即第二套的1元等于第一套的1万元。因版面上印有“一九五三年”字样,故称“五三”版。 & Y' w6 @* k. a9 n( i
, D( {: m; R* B1 y* M 当时为了获得前苏联技术援助,我国派设计人员赴莫斯科,我方同前苏联达成协议,由他们提供印钞纸张和设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老大哥”却突然变卦,保留了1分券到10元券的三种钢版,于是该套纸币中的这三种票币,被迫在苏联印好后运回我国。由于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我国的印钞造币工业只能求助于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那时我国印钞纸全部从前苏联进口,纸面的防伪水印图案也是从前苏联做好后运回,油墨颜料则从香港购进。 # G/ z; ?- T) b; J) ^# ]: x
9 U9 p+ W1 d4 C$ A, H
为此我国印钞工人以高昂的热情努力工作,终于发行了精美的货币。但是,1959年前苏联突然撕毁合约,对我国施加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国造币工人只好自力更生,最后在保定造纸厂试制成功了第一批满版水印印钞票纸。1964年后,第二套人民币陆续停止了流通。 , e2 D/ _0 g% ^; e+ q' { 7 l& K' q- ?2 _4 W" H! {- f4 K “这是仅次于原子弹的绝密技术” ! W5 Y @5 O/ p; L 2 d0 T4 d" J& T. U _* ? 自1962年4月20日起至1980年4月15日止,共印制发行了7种面额、13种版别的第三套人民币,因版面下端印有“一九五九年”字样,故称为“五九”版。1962年4月20日公布发行的两种面额人民币,即1956年版棕色5元券和1960年版枣红色1角券,前者系对1955年3月1日发行的酱紫色5元券的更换调整,故属第二套人民币的最后一个版券;后者才是第三套人民币的开始,设计小组成员为罗工柳、周令钊、侯一民、陈若菊、邓澍等5人。 7 ]) R$ ?% O+ A' M9 I' b 第三套人民币诞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困难时期,原计划从国外引进高级印钞机,结果因国际关系紧张而“泡了汤”。中国年轻技术员李根绪向北京的苏联专家康诺诺夫讨教,结果这位 “老大哥”连连摇头说:“这是仅次于原子弹的绝密技术,不能外传。”有着强烈自尊心的中国制钞专家,横下一条心,战胜一系列困难,反复研制最新工艺,终于使我国第三套人民币一步跨越了二十年,跻身于当时国际一流水平,结束了依靠外国人印钞票的时代,并于1964年4月断然收兑前苏联代印的3元、5元、10元券人民币。 1 u Y0 d2 H& X
9 x- E5 q* ]" x% d* |- f 领袖头像为何终于上了人民币 9 F/ X# [4 F" o% d' g! i
2 J9 ^$ M2 o7 z
自1987年4月27日起至1992年8月20日止,共印制发行了9种面额、14种版别的第四套人民币,本套票币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应运而生,设计者仍为罗工柳等5人。起初并未考虑发行50元券、100元券两个票种,后来广大群众纷纷反映,在购买贵重物品时,要提上大量现金,希望发行较大面额的人民币。银行经过多方比较,为便利流通和交易,决定满足群众要求,发行这两种大额票币。为了科学地概括“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00元券上突出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侧面浮雕像,开创了建国后人民币中以领袖头像作图案的先河。 【转自铁血 http://www.tiexue.net】 5 w% |6 _; k. P6 M+ |, `
" g4 s9 W# B9 H2 p 本套人民币的纸张光洁度和坚挺度很好,采用国产棉短绒和木浆为原料的高级钞券纸,不发毛,不断裂,拉力强,耐折,耐磨,耐腐蚀。除角币、分币外,在纸张内经特别工艺处理,分别形成固定水英半固定水英不固定水印三种图案,其中固定人像水印图案难度最大,制作特别复杂,工艺要求极高,因为不仅要表现线条,还要表现明暗层次,如100元券的毛泽东侧面浮雕水印像和50元、10元券的工人、农民水印像,这些防伪水印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同时本套人民币的油墨也分别采用荧光油墨、光可变油墨、红外光油墨、珠光油墨等,能体现墨色鲜亮,薄而光洁、耐热、耐磨、耐氧化,使用前两项油墨,在紫外线下可看出字母或数字,票面倾斜时,图案颜色可由绿变蓝。这些技术都是极端保密的。此外,本套币在纸浆中掺入的纤维和彩点,有的用放大镜可以看到,有的要用针尖才能挑出来。而且在1990年版的50元和100元券中,设计了一道贯通上下的黑色金属安全线,供人们仰着透视时辨别真伪。 , w' z0 I' B- j6 Q
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出了金字第四号布告。布告说:“为适应国民经济之需要,特商得山东省政府、陕甘宁、晋绥两边区政府同意”将“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合并为‘中国人民银行’,以原华北银行为总行,于本年十二月一日起,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定为华北、华东、西北三区的本位货币,统一流通。”在发行的当天,石雷在经过有关部门同意后,用冀南钞换下了第一批人民币中的第一张,并珍藏至今。 9 F, m {5 E2 q7 r
4 K* n( C- N% t 石雷珍藏的这张人民币面额为“伍拾圆券”,冠字为罗马字“ⅠⅡⅢ”,号码为“00000001”。人民币上的汉字,包括“中国人民银行”、“中华民国”、“伍拾圆”等均为当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所书写,字体秀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