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306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曲溪流一曲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8-5-1 00:3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4-24 14: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 b) D. c$ v; n# N若干年前,因为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郁达夫和俞平伯等人在杭州时,常常于烟波浩渺中相偕泛舟西溪……内心便很是向往,但西溪的名声在那时候几乎湮没无闻,就仿佛那匹渡赵构过河的泥马,转身之间,它在漫长的光阴里消融了。 " @2 j% i/ I4 a! ]3 A

    ! A3 e. g7 A/ _# d# t9 b. X+ n' f) G$ i( K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西溪,其实只是它的一段,但也够让人心旷神怡了。溪流曲折,岸边的景色时而稀疏,时而茂盛。有风拂过,若隐若现,联想到一些名字,他们在这寂静的河面上流传着……而正是因为他们,今天的西溪有了景致之外的风情。
    8 _) i# S3 M8 A. m3 Q# l) K4 j: }' B- P  Y+ @' `( m
    & }( [% y' r2 F$ Y" g' n
    在途中,或许让他们看到了芦苇的"灵魂秘密"
    : r" m5 O7 `& \
    # J* R. X# u. V4 M) M- ^. Y1 O/ k3 j$ Q* C% v
    据资料记载, 西溪曾梅树成林,泉井清澈,在明清时期,与灵峰、孤山齐名为杭州三大赏梅胜地;西溪曾香火鼎盛,寺院众多,东晋咸和年间有古夕照庵、唐贞观年间有永兴寺、五代年间有永乐庵;西溪曾引得历代文人骚客留下各类墨宝;康熙皇帝南巡西溪时,曾御笔留下"竹窗"两字和宸翰五言诗一首;乾隆也曾在此作《西溪探梅》诗一首……
    $ B3 ]( |$ q" a1 j7 d$ {/ Q; D
    % }  H  o0 O0 y9 @
    7 [. F5 @$ W! \; r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历史渊源,西溪一直以来成了邂逅了它的人们牵挂的梦乡―― : j6 H' D% @8 q/ y' w/ T: L1 e! F

    ! k  H; P* N1 Y4 [; B3 v5 K+ E, N7 n7 T. S: d# O9 j
    "我试一试芦笛的新声,在月下的秋雪庵前"。许多年前,诗人徐志摩在远赴西伯利亚的路上突然有所感,他也许是想起了秋日芦苇萧瑟曼舞的影子,或者是想起了那些一起泛舟荡漾的友人,他提笔写下了《西伯利亚道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徐有一个笔名叫做云中鹤,西溪便成了这只云中逍遥鹤的一个小小驿站:《志摩日记》之《西湖记》中,他对西溪的芦苇与花坞尤为称赞,说在白天的日光中看芦花,不如月光下与夕阳晚风中,能看到芦苇的"灵魂秘密"。   r% I5 w* H0 F
    . Q+ k( U3 F8 ]

    $ g& D) j3 w2 M# f& P  N" S/ B! f这秘密是有心人的聆听,是灵魂的消磨,是人与自然的融合。
      e) M# H" f3 j  y; ~. W) l: O+ F3 M- p/ E/ L# P9 ?, S
    1 H( r) _. H6 P
    今天我们看到旧时西溪的很多资料,有一些是来自于徐的同时代人,比如同样是大名鼎鼎的郁达夫。郁和杭州的缘分在这里不必多说,他的"风雨茅庐"便可见一斑,而他对西溪也情有独钟,多次游览过西溪,到过花坞、龙门山、古荡、东岳庙、茭芦庵、秋雪庵、风木庵、法华寺与蒹葭深处等地。在《西溪的晴雨》、《花坞》、《龙门山路》等文字中,记录了他对西溪山水风景的描述。
    ( z1 u4 |6 \( _3 M8 N6 Y* {" d  w2 A, r/ m

    % A* T& x5 g1 C* x" G1 B据说郁达夫最喜爱的地方是秋雪庵,这恐怕和他的性格相关。在这清静的处所,烟波浩荡,世间的风风雨雨恐怕真的和他隔得远了。现在我们循着前人的足迹寻胜此处,更多的只能泡一杯茶,想一想他们,偷得浮生半日闲。 5 w6 V+ P) |2 x- z3 Z" y

    7 U5 K$ z8 ~5 z# R( [0 \( E# ]& B. d/ r5 a
    对西溪青睐有加的异乡人很多,西溪之于他们,无疑是一种发现。比如写《夜航船》、《西湖梦录》的著名文人张岱 ,他生活在明清之际,在《西湖梦录》一书中,他专立《西溪》一条简要说了西溪的历史、地理、人文景观等,并指出西溪的景观与西湖不同,他说"欲寻深盤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这一评价把西溪比之为陶渊明的桃花源了,可见张岱对西溪的喜欢。 7 D$ c3 G6 |/ a

    7 v4 F0 R! G3 m( H  c/ x
    ! N, G3 X1 V; b5 D/ }. o8 T在《西溪梵隐志》中,还记录了他《秋雪庵》诗一首。开头一句是"古荡西溪天下闻。"文人总是有些夸张的,但他对西溪的热爱却散发得如此真挚。和他有差不多感受的还有明朝的黄汝亨,他是万历二十六年(1597年)的进士,官至礼部郎中,视学江西,晋升为江西布政使参议。他曾多次游览西溪,并为西溪寺庵题额撰碑文多次,据《西溪梵隐志》载:有《永兴寺碑记》、题额有《西文庵》(即龙归院)、碧漪莲社《栴檀窟》,并赋诗有《夜行法华山投佛慧寺》、《赠智胜寺僧伴云》、《春日同门人看梅西溪》等三首。
    ( }% @% u: w, e
    : W" x# f( a& Z% b' \$ o% ^$ @
    8 R+ y* v+ e- ^" D' M5 c! F西溪的水和这些人,在他们人生的一些片断里,他们相逢了西溪,对于他们,西溪成为一个符号,一个能够和他们的灵魂某一片断相重合的镜像,这样静寂地流淌在他们的生命之河里,闪烁着月光般柔和的光芒。 0 E* h9 m1 \/ ~  V# X
      Y& |- ]3 F( k. U9 y. `8 f
    $ t0 v* n/ A) ]2 b
    且留下,把西溪弹奏成一曲天籁邂逅,然后把西溪的景致收藏于他们的生命,在某种合适的时候和他们的人生经历糅合在一起,和西溪的芦苇一样在秋天的时候摇曳。
    & q) u) }! t, Z+ `5 x  p7 W1 ^5 P; C% c; o+ k

    2 g, s$ C; }' Q, ], {比如生活在清初的洪昇,他的传奇剧本《长生殿》,整整花了十年的时间,说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当时,他与写《桃花扇》的孔尚任并誉为"南洪北孔"。据《西溪》一书记载,他是明代西溪大族--明代功臣洪钟的第六代孙子。他的先祖世代居住在西溪洪家湾。近年,研究《红楼梦》的专家,更有人提出西溪洪园是大观园的原型,而洪昇是《红楼梦》的真正作者,因为他坎坷的生平和他的文化底蕴。
      y. r9 x- d/ q- E
    $ ], G+ I4 `8 |, t5 E0 R( }3 i' l4 q' j
    3 D/ E: G3 O! d# J3 ^+ ?这里面的真真假假后人已经很难考证了,有一点像芦苇上的朝露,在光线的照耀下烟消云散,但留下的是晶莹和剔透的记忆。而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另一名著《水浒传》里,西溪的影子在书页间则是俯拾即是。
    $ n' n( k* g- J" F+ c
    + n# T3 ?. J( C9 p" K3 u2 Q" w' r- w" X! s3 `# I! |: y& m
    和洪昇一样,施耐庵也生活在钱塘,他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荡年代。据专家考证,在《水浒传》中较多地提到或描绘古代大西溪范围内的山水风光,书中写到许多地名,如石人岭、美人峰、秦亭山、古塘(荡)、桃源岭等都是历史上西溪的地名,至今沿用。而《水浒》最早是以说唱形式在杭州流传,书中许多"水泊"景色,都以江南水乡,尤其是西溪"水泊"为素材。 ; K! R6 e5 g' u( H; R

    ' r' k! |) S7 @  `' t4 |# P" x* C* q' [# A# y7 \
    在施耐庵的笔下,他把西溪弹奏成了一曲辽阔的天籁,有豪情,有惆怅,也有对天地的礼赞。其实对于这一片水乡的热爱,历来都是,在更早一些,让我们把历史再往前追溯,它甚至本来有可能成为了一座都城,如果是那样的话,今天的杭州地图就要大变样了。
    0 J8 y5 J1 C0 l3 N
    ) \0 ^5 R, v* c* g4 T4 f( }
    3 k8 v& f# V) l1 L康王赵构在北宋徽、钦二帝被虏之后,建南宋,当他在金兵的威胁下逃至杭州时,途经西溪,见此地开阔,风水极佳,符合建皇宫的条件,但当时的条件让赵构被迫放弃,曰"西溪且留下"。后来,"西溪市"改名为留下镇。据说赵构到"西溪市"入酒肆,喜其供奉,御书界牌曰"不为酒税处"。传说也罢,史实也好,这个最终在杭州建立了风雨飘摇王朝的赵构,他在西溪留下的传说无疑是美丽的。
    7 H( \7 J' n% r+ k: y
      K* A* z" p* W9 G# r- ]2 z# e# J8 G' y+ B& X$ A
    泛舟西溪,波光潋滟,这些过去的人和事浮光掠影在我们的思想里,这种感触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表达出来?它的柔美、它的婉转……有些人或许会歌之咏之,比如说马潮水。 % b- o8 Y% }9 P' O* f7 }# G/ k

    1 @3 T: O9 [& }$ ]3 A' X: m, j$ {! U9 u5 e9 a
    这个人也许让许多人感觉到陌生,但如果告诉我们:这个清光绪十一年出生于嵊县(现嵊州)的民间艺术家,是那个把传统的唱书发展成为悠扬越剧的人,我们还会觉得陌生吗?他当年活动的场地便是在蒋村西溪一带,越剧的唱腔有时候会让我们觉得有溪水的意蕴,或许和这些艺人长期在这里生活有关。在他们的创作中,西溪成为了一个诠释,一个若有若无的影子,这影子里是他们才华和经历的浓缩。
    ) ?) R: a6 r( k1 q- ~: u, D$ x
    . D' S  N$ r+ C6 w) l; F' @7 F' z4 E8 j' O, H' B
    归来,在这里放下自己的行囊
    4 O6 @5 j" v6 H, M8 j1 `$ S7 q$ Z, U; \& z3 O* S9 a
    ( O! q2 r/ e- c: |& f
    "前有香樟树、沿山河,后有法华山、北高峰……" 这里我们说的是三方土谷祠,俗称三方庙,位于留下镇东岳村。该祠庙已有866年历史,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宋高宗赵构建都临安后,封林氏五兄弟为五方土谷神,立祠祭祀,因为他们曾经救过这位皇帝。 6 U& {. ?8 Z/ m4 n7 e- \  s2 O
    7 o, v3 J% t$ R% @# ~
    1 ^! w: a# U: I5 a
    可能正是由于这五兄弟灵魂的庇护,西溪在以后多年一直润泽着后人,而有些人,便选择了归来,或者让西溪成为他们的魂魄寄托之地。
    & M% ^7 a! c: y( J% e
    . r% [7 a; d- Q) u9 Q" R" _( e4 ?! d2 o1 D
    比如说那个在演义里很有名的高士奇 ,民间传说里他是"帝师"。他在西溪有别墅,上文中我们说到的康熙御笔留下"竹窗"的题字也由此而来。高士奇精于考订,工诗、善词,博学多才,康熙看重他是确凿无疑的,而他,即使是在"冠盖满京华"的繁华地,他所眷恋的依然是西溪。而西溪草堂庄主冯梦祯 ,明朝万历年间的他,除了对西溪题匾之外,还说"西溪茶利,十倍龙井",这就有些爱屋及乌了。
    - e4 O. {% |; a* e( o% H& W5 z. `
    " b$ p8 c6 d3 T8 W, a% r
    : N( ?& z$ s/ n5 M像更有名的宋朝词人周邦彦,在太学读书时,就以《汴京赋》闻名京都,受到宋神宗的称赞。后来平步青云,官历庐州(今安徽合肥市)教授、溧水(今江苏溧水县)知县、秘书省正字、明州(浙江宁波)知府与提举大宬府(主管音乐的机构)等。周著有《清真居士集》,今存《片玉词》,开一代词风。但他无论走到多远,最后还是选择了魂归西溪,或者这西溪的水,已经浸润到了周的词曲里。 3 x1 G# Y/ d& n1 [! w- D

    , ?# O4 ]  j! E$ s+ k: z. Q* Y% R0 a  ]7 \
    而对西溪的热爱表达得最为充分的,应该是清初文学家厉鹗 ,他对西溪的酷爱让他为西溪写下了上百首诗词。尽管现在我们对厉鹗并不熟悉,但在当年,他也是那一时代的文人翘楚。厉鹗在死后也归于西溪,他的墓在西溪花坞(王家坞),地近茭芦庵。
    & R" Z% r$ ~! {9 }, }2 f5 ?" X' [& O
    ( _$ Q0 F, X$ ^3 @) W, w9 ?/ P
    此外,在西溪留下踪迹的还有明代中期的太子太保洪钟,当年他葬于西溪东穆坞莲花山时,连一代大儒王阳明也为他撰写了墓铭。而万历年间撰写《西溪志》的洪瞻祖,他是洪钟的曾孙,官历兵部郎中、右都御史、江西巡抚等。不久辞官归乡,隐居40年余。 ( r  K, n# s# y0 }  l( n7 W
    9 |* D! a7 Y' q

    7 l+ H/ k5 L+ W) r6 \1 _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待上那么漫长的岁月,尤其是他的能力能让他有大展鸿图的机会时,我们不得不沉思这一地方对他的吸引力了:这个他卸下行囊的地方,让他感觉到了生命的滋味。
    $ N& L; ?0 a& V  W9 d3 @) F
    5 N- A: j' h! b+ B, r  r
    ) t7 T9 {6 k0 x8 N; q撰写《西溪杂咏》的陈文述(清)、重建秋雪庵的周庆云……这些人,无一不是一时的名士,他们风云际会于这样一条溪水的左右,在每一河道拐弯的地方,让我们看到了属于这溪水的传奇,他们在默默的告诉我们,那些芦苇所倾诉的,不仅仅是清风……
    ' B& }/ M  U7 M' \) Z7 ~- J7 M; u0 q$ H0 q

    " w" M8 E- \- f4 R- a: R4 M0 q% F! f+ i. ?#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05-4-24 15:50:00 | 只看该作者
    漂亮。。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05-4-24 17:15:00 | 只看该作者
    <>意境很美!!</P>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