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o# o( ?4 U' i; {8 w8 c; X
桐庐县砖山村,盆地地形,群山环抱,从高处看就像一条龙盘绕山间,岭上取名龙皇岭。
9 B5 @: h( _- ^ ?+ n( |
自古出山一条道。村民们以前想去印渚镇或分水镇赶集、卖货、探亲访友,只有唯一一条古道。岭上三棵大樟树,遮阴蔽日,过往村民常在树下歇脚避暑。山道1米多宽,嶙峋陡峭,石块丛生,村民每次走路过都小心翼翼,时常摔跤。
9 d- f4 Y+ F5 L, q. G
20世纪80年代,分水公路修通,通了汽车,开车不到一个小时就可到分水或印渚,龙皇岭山道渐被废弃,以往门庭若市如今偶有三两人走过,形同废弃。 ( G% U8 S5 [+ ~% T
76岁老人孟祥德不甘心它就此废弃。一个多月前,他开始动手整修这段古道。
& R( P$ V/ M+ L% l) X" ?, O
老人面色红润,不善言谈。他跷起二郎腿,双手交叉抱住膝盖。穿一件深蓝色工装外套,胸前有些褪色,领口大开。两条胳膊上混着泥色,尤其袖口那一圈,更是浓厚。墨绿解放鞋其中一只磨出一个洞,整个鞋裹着一层粉干的泥沙。门前射进一束光,照在他黝黑、布满老茧和褶皱的双手上。 “我76岁了,再拖下去就没有机会了……”老人说。 他告诉我,小时候就喜欢看人砌石垒坝,看了10多年,慢慢也学会了。20多岁开始出门,建房修桥造坝为生。 “我这一辈子,一大半都靠着古道进村出村。公路开通以后,这条古道虽然不用,但经常有游客村民从古道爬上去看上面的大樟树,路不平,时常有人摔跤。今年正月里,一个小女孩摔了一跤,她妈妈埋怨说,这个村也太差了,路这样都没人修……” 孟祥德当时听到这句话,嘴上没说,心里很痛,生了坚决把路修好的决心。 中午12点,孟祥德热了昨天的剩菜:剁椒鲫鱼、自家腌的咸肉、梅干菜。盛好饭,狼吞虎咽吃起来。 86岁的邻居孟章根来了。得知孟祥德自掏腰包修古道,他第一个站出来支持,还主动去拉来了72岁的孟金茂。 吃完午饭,孟祥德、孟章根、孟金茂,三个加起来将近240岁的老人,继续他们的修路工程。 “现在上山的台阶已经修好了,就剩给两边的沟灌水泥了。”孟祥德说。 我顺着这145节新修石阶,爬到半山坡,岭上两棵大樟树,枝叶繁茂,一阵山风吹来,神清气爽。 我身后的孟祥德点上支烟,望着龙皇岭背面通往印渚的路——这是他接下来打算修的下坡路。 “小时候,这棵大樟树还没这么粗,枝条还没那么高。我和几个小朋友一起坐在枝条上面,像荡秋千一样,有趣得很。那会玩的东西几乎没有,这里以前还有个亭子。旁边围起来有六个竹子,我印象很深,我们七个人转圈圈,抢六个竹子……” 老樟树在他眼里早就不仅仅是一棵树了。他说小时候,两个小朋友在树枝上使劲荡秋千,回来后肚子同时出奇疼痛,怎么都看不好。后来村里老人知道,让大人带着他们去拜拜大樟树,嘿,上了几炷香,孩子肚子就不痛了……虽说有些迷信,但这些往事和这条路对他来说,承载了很多年的友情亲情和记忆。 这是出村的唯一道路,父母出门买油盐酱醋各种日用品,都走这条古道出去。这条路也是他孩童时的期盼之路。每次父母只要出门,他和三个兄弟,就会憧憬父母会带来什么好吃的。 “每次父母出去,我们都在亭子里等着,每次看到他们拎着袋子,都要凑上去看看,有没有买糖、饼干给我们。即使没有买,看到父母回来也很开心的,都要拉着他们赶紧回家,做饭给我们吃。”说到这里,孟祥德笑了。 父母回来得晚了,路边的亭子也成了孩子们的“候亲亭”。 一次,母亲回娘家,父亲出去修水库,天黑都没回家。他实在等不及,爬古道去龙皇岭的亭子里,左看看右看看,等着父母回家。迟迟等不来,竟靠着柱子睡了过去。再醒来,是母亲拍肩膀把他叫醒的,“怎么不在家等着!跑到这里来干吗!”母亲嘴上责骂,但孟祥德看见母亲眼眶红红的,分明是心疼。 孟祥德转过身,看着自己修了一半的古道,又抽起一根烟,讲起自己年轻时候。 那是他20多岁体力最好的时候,每次走过这条路出村干活,都很开心,想着这一次可以赚多少钱,每回做完工回来时,远远看到亭子,看到两棵大樟树,就知道家要到了,父母兄弟等着他一起吃饭。 他说小时候特别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可是没有钱。一个孩子唯一能挣钱的方式,就是和父亲一起挑柴去村外卖。父亲是个内向的人,不太会说话,但对儿子的疼爱是无声的。“看我挑得吃力了,他就自己停下来,搬几块柴到他的箩筐里。和我说走得慢一点,他先去村里,马上回来帮我挑……” 一年大年三十,天寒地冻,父子俩挑着柴卖完回来,父亲在水塘里捉了好几条鳗,给全家加了顿大餐,那是他人生里记忆最深刻的一道美味…… “其实这条路我早就想修了,小时候就想修。以前一直想着,如果能开条隧道,或者修修平就好了,父母也不会那么累……记得有一年堂哥去世,我去奔丧,走得太急,踩到一个石块,摔了好大一跤。”孟祥德说。 修路的另一个原因,是父亲。他父亲生前参与修建了好几个水库和水塘,为村里做了很多贡献,就是因为这个才积劳成疾,很早就去世了,作为儿子理应做些事出来。 今年猪肉贵,孟祥德卖了两头猪,赚了1万多元,他花6000多元买了水泥沙子。家里养蚕一年能赚3000多元,老伴帮人家组装圆珠笔,大概一个月能赚1000元一年能赚1万多。 造石阶的石头,都是孟祥德和儿子儿媳还有其他村民,去五里外的河岸边挑选来的,光用车就拉了10多趟。挑石头也有讲究,要表面光滑一些的。 现在上山的路铺好了,孟祥德花出去6000多,还欠着工人工资2万多没付。“毕竟人家要吃饭,有的人虽然说帮忙,也总要给一部分钱的……”孟祥德现在愁的不仅是这笔钱。还有另外一笔钱,因为下山的路更长,可能还需要三四万。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孟祥德为什么要修古道。有人说现在公路都通了,干吗还要去修荒废的路,这不是吃饱了撑的么?有这些钱,吃点喝点不好么? 老伴和孩子们坚决支持修路。“要是买东西吃把钱花掉,我会很心疼的。可是修路造桥,是好事啊,造福大家啊。钱花了,路一直在那里的,没钱可以再赚嘛。”孟祥德的老伴说。 小学文化的孟祥德还写了首诗,念给我听: 千年至今行狭道, 走亲访友双脚跑。 货物流通用肩挑, 宏立大业看今朝。 劈山填塘架高桥, 祖国各地通大道。 祖孙后代乐逍遥。 ( u7 s I. `7 N! v- K# \/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