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奋斗 2020-5-6 08:48 |
---|
签到天数: 14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
老家在富阳小源山里,祖祖辈辈都是做豆腐的。7 `$ x4 M0 O/ C) F
# q T: }5 }' d; U9 ~. N. q0 w7 u 山里人多地少,一亩三分地养活不了那么多人,于是外出做生意,或开个手工作坊,成了乡民们的主要谋生手段。2 ^" d" O- x) C6 {. @
- x3 k/ q, m5 K9 o' W 而我们家,从爷爷算起,往上还要三辈,都守着一个豆腐作坊,为乡民们做豆腐,也养活着一大家子人。0 P) o6 _4 [# i! Y' Q4 h% s$ r
9 @" s- [; p' C$ k! ^
临近过年,豆腐作坊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乡民们都要来买豆腐、豆腐干、油豆腐备着做年货。' w' N4 g: S! i6 R2 G( x& R! c$ v! L5 Y
Q0 O! E( j2 Y0 M4 \3 T 这个时候,姑姑婶婶、叔叔伯伯、堂哥堂妹都要上阵帮忙做豆腐和卖豆腐。趁着除夕前的周末,我也赶回老家帮忙做豆腐。
9 a. z. I6 f2 S# m6 d) M$ y ~3 C" U
浸豆-磨浆-煮浆-点浆-凝浆-上模-压制 [# `* i& D6 U6 }
4 O$ |& a7 C: e/ V) {* F 豆腐要从凌晨做到清晨4 E: x$ A* _4 \9 o
0 v9 ]# ]6 a. {$ W. y
做豆腐是件苦差事,必须从凌晨开始,这样才能在清晨的时候端出刚做好的豆腐、煮好的豆腐干和炸好的油豆腐。8 Z1 u; u% f' p+ i! X7 q
2 p$ f8 ^5 o1 C7 n' G 凌晨1点,我和哥哥就睡眼蒙眬地从被窝起来,翻出几年前不穿的衣服,系上围裙,进作坊。
9 z* M( p# p, h' ~, Y
/ m& q9 \) S# o. E+ N' \/ p 到作坊的第一件事,是先从水缸里捞起前一天泡下的黄豆。
7 X% f' b2 G* W0 K$ B3 ]
3 H& o* L: q: C, f$ P. } 泡黄豆是个技术活,需要根据气温来掌握浸泡时间。时间没掌控好,豆子水没吸饱,榨出来的豆浆会干,很多蛋白也会随豆腐渣一起废弃;水吸过头了,豆子容易烂,豆浆会混入纤维,也会影响口感。
& _* u! E5 e- g1 ~9 S+ _) v- R$ `! [6 K+ f
将豆子泡到刚刚好,对做了70多年豆腐的爷爷来说,全凭经验。
4 z( O: V) V& S# `: ?9 T
v) ]- b5 r. ^4 P D& e7 A 捞黄豆是个简单的体力活,只需要一次次弯腰,从冷水中将泡好的豆子捞上来,沥干,然后等着上机器磨浆。
4 P) ~! G! N" Y8 i! ^% R, a9 t5 ~2 b4 e% R
以前,磨浆最费时费力,需要推动石磨一点点磨出豆浆;现在有了机器,人力省了,效率也提高了,榨出的豆浆也更多了。9 }- q9 E. l( }3 J+ M) D
1 D1 ~. |8 Y6 Y4 j; S 豆浆榨出后要加热煮熟,这一步不能像烧水那样放火上煮,这样容易煮糊,稍微有点糊,整锅豆浆就废了,一股焦火气。( f$ v# e+ p+ s. T# O0 w
3 q2 h+ T& j$ E/ `: b+ a# A4 S# l3 C3 t
在煮豆浆过程中,要一遍遍查看锅炉,随时加煤。豆浆煮熟后,就要下缸点浆了,也就是豆浆转成豆花的一个过程。& ~3 ^+ Z5 P0 W: R" l
& W8 s) a, T3 A* o/ c! }8 Z 点浆的方法有很多,市面上主要用石膏、卤水、内酯,我们家用的是石膏。和哥哥抬起煮好的豆浆,这时爷爷已经将缸底石膏打散,等着我俩将豆浆冲到缸里。
% j4 Y& s! F/ ~7 n) M" a; D4 l4 {2 G3 A* y5 \1 i
冲的过程,能将石膏与豆浆充分接触,放下桶,爷爷已经拿上细竹棍开始搅拌,这也是为了下一步的凝浆更均匀。
3 m* f _) ]% J; F
$ V6 H, y# m+ o 凝浆是个等待的过程,不需要查看和翻动,等上一个小时,这一缸豆浆就凝固成豆花了。
; S- o' r" ^; G5 W) e1 v4 ?7 o( l* b) s
接下来就是上模和压制。这项工作一直是爷爷亲力亲为,我和几个哥哥从来没有上手过。
* u) U/ V, U2 L% O3 c3 n" e
+ n% Q" ]- u6 T" I; C7 F, t 将豆花舀到模具中,然后压上不同重量的石头。如果是做豆腐,就压得轻些,保留更多水分,豆腐更嫩;如果是准备做豆腐干和油豆腐的,就压重些,豆腐更紧实,方便下一步加工。
& _) B0 q0 p# N) d" [5 S& c4 a- I/ m" S
这就是做豆腐的基本过程,传了100多年,唯一的改变就是从石磨变成了机器磨。
+ d1 c( D1 @$ _) N4 C% X# a! C. o* g
家里的臭豆腐是乡味是乡愁/ u2 S4 A- G3 C$ |+ z
( y- m7 [6 b, T! X J# `- F+ @ 家里制作的豆制品中,最受欢迎的是臭豆腐。在我2000年初还上中学的时候,就上过杭州日报。: |; E! {% a* j; l& t, i, t m' P+ A; i
- @7 |8 g+ s# L' Y5 H* p9 Z 这些年,家里的臭豆腐成了一种“乡味、乡愁”,乡民们归来或离去,都要来买我家的臭豆腐或者把臭豆腐带去远方落脚地。4 S% U6 ?( B; q' \- Q6 \; Z: n
! v9 o6 W# Y% F6 \' v; ]8 d, r0 D
到了年关,臭豆腐自然成了抢手货,很多人因为买不到扫兴而归。老妈想了个法子,先预订,记在本子上,然后限时限量来取,每个人还不能多订。
$ q3 j' }6 g! i$ l, k- `- @6 u8 n8 E2 M; K0 o6 f# J/ _ |
我笑称,虽然住在山里,也不上网,但小米的“饥饿营销”学得很到位嘛。老妈眼睛一瞪:你懂什么,我们做不了那么多货,但至少也要让更多人吃到,多点少点也无所谓,很多人是要带去江苏、山东给亲戚的。( L" X4 C( E/ ^! p0 e7 t; _5 | t
5 L+ C# o* _! p4 I/ {3 f4 N5 |4 K 说起我家的臭豆腐,和大家印象里的绍兴臭豆腐不一样,绍兴臭豆腐是用霉苋菜梗配制的卤水浸泡,我家的臭豆腐是用发酵的豆浆浸制。
$ H0 S$ b9 o0 U
) `% w/ {! q* z; V; {; z5 ` 福. w2 N5 L. S; [+ [, ^
$ z6 u7 }3 b( w/ m+ Y 小时候最深的印象就是炒盐,一大袋盐要在铁锅里炒,炒到焦黄,然后赶忙倒入发酵的臭浆里。
1 _8 u4 P0 O9 A9 G
6 S5 h, v; ?+ C2 e, z+ v4 `( j 这一缸臭浆很是娇贵,曾经因为伯父没把豆浆煮透,就把豆浆补进了臭浆里,导致一缸臭浆味道全变了。
+ r! n' ?0 I; j! p2 ]) M/ f! W" ~6 V* [5 p& X# E& s9 w+ z: u: ^
爷爷很心疼:“怎么可以把没熟的豆浆加进去,生豆浆里的菌种都不一样,一到臭缸里,全坏了。”
8 H2 ]# v& k# [
( v. d' N) D9 H/ T5 `3 r! W 也从那一次,我知道了臭浆的“魂”是菌种。但至于是什么菌种、怎么培育,爷爷从来都不说,哪怕我死皮赖脸威胁“不告诉我怎么做,以后就要断绝这门手艺了”,爷爷也没松过口。
& X' B/ f9 e! H/ p; n k' a5 e `: z# I4 y) o/ R
冬天一碗暖暖的小豆腐9 n' D0 |# m: q* E% c. i
J9 w5 N% l7 W( _6 s
鲜到掉眉还暖心暖胃
( ^ ?3 J$ M; l% [8 V+ d$ u& }' m
9 d, ^4 {" G5 C) Z# q4 P 我们家做豆腐,也爱吃豆腐,尤其我和三个哥哥,每次从杭州回来,都嚷着要吃辣椒炖豆腐,下饭。9 h3 |9 u8 R* h- `: k( D
# h+ n' H& C; t! O } 不过冬日里,大家最期待的还是那一锅小豆腐。+ y* p7 ?9 p7 }( w3 Q0 [0 ^
7 V) @' U, K: P; S 汪曾祺曾在《豆腐》里提到过一种家乡菜——“汪豆腐”:豆腐切成指甲盖大的小薄片,推入虾子酱油汤中,滚几开,勾薄芡,盛大碗中,浇一勺熟猪油,即得。# D& f$ K8 L9 |3 e
* a( P6 ^/ ~, m- I6 s X! x4 i
小豆腐做法差不多,只不过汪曾祺老家在高淳,湖泊众多盛产虾子,而我们富阳山里,冬天冬笋最多了。% @2 d o7 N# z0 Z& i
) _6 k# ?9 a& h* ?! I
把冬笋切成细丝,然后和肉丝翻炒下,加入豆腐加水煮开,浇酱油,最后用地瓜粉勾芡,出锅。
2 @. t) G( N1 _' z$ ^% y3 J6 I3 N& E7 C
没等开饭,大家都要喝上一小碗这样的小豆腐,鲜到掉眉不说,还暖心暖胃。/ k5 L8 N7 J' G% q' u" E$ |. T
; T5 s. D6 X: D1 `5 \- n t0 p 还有一道受欢迎的菜是油豆腐红烧肉,每次一烧出来,准是油豆腐吃完了,肉还在。% [4 y9 ?. L6 { |/ Z: Z" e! r
- a; ?0 D! u6 x G, j- S5 Q
家里的豆制品中,油豆腐是身价最高的,每斤比猪肉还要贵上三四块,却依然总是不够卖。
! s7 |$ m. n0 n; M" q& e g2 P# m' h5 H
油豆腐炸成中空,极轻,水分极少,保存时间也长。用来炖肉,干燥的油豆腐吸满了肉汁,没有猪肉的油腻,只有酱油和猪肉的浓香。
5 t2 }' t: K1 E* C; f
( r: q3 {6 ~5 P- x7 @ 爷爷的忧虑:以后谁来做豆腐
, [; O7 G6 e& O h
9 I) @7 c; R/ _ 过完年,爷爷就85岁了,耳聪目明,身体健朗,对我们儿孙来说,这是我们最大的福气。
3 f |- L( _8 O: i% u+ \+ P. C) s+ u8 Q% R u7 T
85岁的爷爷,仍然每天凌晨起来做豆腐,每天都要喝上他的养生豆浆,滚烫的豆浆加个土鸡蛋,或者拌上芝麻。* w _1 d0 P2 X5 y) Z) H
) J6 K& [5 B, s' \& m, K' t$ P 唯一的烦恼,可能就是这做豆腐手艺的传承,四个孙子都读书出山,在杭州安了家,指望我们回乡做豆腐,已经变得不太现实。
( }3 ]2 o: r$ ]9 U0 g# _8 \1 n/ K- z- v
而爷爷,也不愿将手艺传给外人,这么多年,再忙也没请过外人帮忙。0 l' X& G% W. J
$ l5 l) u0 K8 Q4 N
还有最现实的问题,做豆腐,离了这小源山的山水,就不是这个味了。0 T5 k8 j1 f4 y6 X
+ c& n0 d& {: p. G; \0 Z) L 如今在山里,固守着这一个手工豆腐作坊,爷爷他们终有一天再也做不动了。而我们,虽了解做豆腐的大致流程,却从没独立上手做过,加上在杭州都有自己的事业,很难再从事这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手艺。
# Z: l1 b# h5 f+ B2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