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部分外景。
古宅内的亭台楼阁做工精致。
古宅内的一块“状元及第”匾。 浙江在线09月13日讯 温岭市松门镇竿北村,一座散发着徽派气息的清朝古宅颇引人关注。 古宅主人叫张晓志,是当地古文物收藏爱好者。6年前,他从江西买到一清朝官邸,花了一年半时间把材料运到了温岭,又花了4年时间对其进行修复。 他的目标是整体恢复当地古村落,现在只恢复了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全部修完还要10年左右。他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到他修复的古宅参观,从中了解深厚的传统文化。 光运东西就花了一年半 今年42岁的张晓志,是温岭松门镇竿北村的一位商人,也是一位古文物收藏爱好者。昨天他说,为了收藏到古文物,他经常全国各地到处跑。 6年前,张晓志在江西婺源偶然发现了一些清代的老房,当他打听到当地为了发展经济,要把这些房子全部拆掉,张晓志觉得很可惜,就想办法把它们买下。“那不是简单的一个府宅,而是由一个家族组成的宅院,有很多房子,类似于一个村落。” 古宅建于清早期,宅院的主人曾是个显赫的家族,从明代到清代出过12位进士与一位状元。如今,后人大多在外地工作。“这些房子已很破败,住着几个老人,用的是煤油灯。”张晓志说,他为这些老人在城里买了房,让他们搬了家。通过和当地政府沟通,张晓志把这些房买下。 买买容易,要搬到温岭就难了。张晓志说,为房子拍完照后,把材料一件件拆下,清洗后做好标记,装箱,用大卡车拉到温岭。一年半里,拉了很多次,运费花了100多万元。 用原材料1∶1复原花了4年多 运回温岭后,这些材料,有些放在老家自留地里,有些放在院子里。虽然盖了塑料布,还是不免出现一些损伤和失窃。材料运得差不多了,张晓志就着手建房,这又花了4年多。 “我是按1:1比例恢复的,用的全是原始材料,没添一砖一瓦。”张晓志说,他请了很多工人修复这个宅子,平均每天都有二三十人在劳作,都是工艺精细、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根据图纸,用古人用的方法施工。有些技术难题,自己去请教当地老艺人。 最近,古宅第一阶段工作已完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由古砖、石雕组成的门楼和围墙,足有300多米长。南门楼是宅子的正门,最高处有12米高,两侧并排3对石雕门上方镶嵌数块石匾,其中一块写着:状元第。张晓志说,这块“状元第”,全国有记录的只剩两块。 古宅里除了门楼及古物精品外,张晓志还把那户人家的后花园也搬了回来。在后花园北侧藏宝阁,还挂着清朝早期的三块古匾。“建好后,和老式的几乎完全一样,而且由于经过修缮和清洗,没了那种破败感,比以前要漂亮。” 全部修完估计还要10年 为保护复制好的古宅,张晓志造了个“宅中宅”,平时住那儿,如果去外地,就让父母搬过去住。 虽然这是张晓志的私宅,但他却敞开大门。“无论是谁,我都鼓励免费参观。”张晓志说,他当过7年美术老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看到一些古村落、古宅被破坏,心里难受。“以前没有钱,现在有条件,就想为保护和传播传统文化做点事。” 张晓志说,要把江西婺源的那片宅院全部异地恢复,估计还要10年,耗资需要过亿。到时候,占地面积将达到一到两万平方米。由于土地等原因,张晓志下一步计划还没启动。“大量的材料还堆着,有些还留在江西没搬过来呢。”张晓志说,温岭有关政府部门对他的这项工作表示认可。 “古宅虽然是我复制的,但我只是一个保管员。”张晓志说,就算将来整个古村落异地修复完成,他也不会做成旅游项目,会坚持免费开放,让大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目前,这座宅子已在申报“浙江省张园古代雕刻艺术品博物馆”。 / X8 |6 p; Y0 r2 m7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