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不能和想要自杀的人谈论自杀,因为谈论自杀会诱发其自杀的行为。, R/ D O5 |1 X3 p+ F' `
华夏心理导读:事实并不是这样。以温和的、镇定、接纳的态度与对方交谈,可以让对方重新思考,可以赢得时间来做危机干预。更重要的是,理解、支持和接纳对想要自杀的人是非常重要的,他们的苦闷会得到宣泄,他们的情绪会得到承托。有可能他们会因为这些温暖而留恋世界,把跨出去的那只脚收回来。- N9 ]1 P" L3 i5 I( }
2、把自杀挂在嘴边的人不会自杀。
5 [5 X+ ^+ M# F 确实有一些人是这样。但也有一些自杀者会在发出预警信号后实施自杀,据研究80%的人自杀死亡者生前曾发出各种预警信号和求救声。当我们没法辨别对方属于哪一种时,最安全的策略是充分重视。
- M2 D* c$ |$ y$ M4 y; Z 3、有过一次自杀念头的人总会想自杀。6 r1 ~) F+ c8 k. J9 I: U# m
自杀念头和实施自杀之间有一段长长的路。很多人在遇到一些危机时都曾动过一死了之的念头,但这只是短暂的念头,过后往往会克服危机,重新投入生活。: l" X# b, a) j% A( ?
4、当一个人自杀行为未遂后,危机就结束了。( Y9 k! g- N A R* k0 Q
这不完全正确。如果一个人的目的只是用自杀去威胁别人,自杀未遂、达到目的后会停止。但如果一个人一心求死,因偶然原因自杀未遂,连续实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那些状态转变非常快、非常好的自杀未遂者值得关注,因为其背后可能酝酿着更大的危机。$ ^) g: ]7 P8 E7 B& J
5、自杀是冲动性行为。
5 t6 @& l3 ^* t& L2 Q& ~8 F4 t 这不完全正确。那些受到强烈情绪支配的自杀,确实有可能是冲动行为,但有些自杀行为是在强大理性支配下的行为,会有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 B* v- l, p: ], [( Q' b" k
6、只有严重的抑郁症者才会自杀。
8 D6 ]- A9 v1 M+ k7 t 不完全正确。有些严重的抑郁症者可能连实施自杀的动力和精力都没有了。那些处于抑郁加重、想要摆脱又无力摆脱的人自杀的危险性最大。( y- D# C8 m.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