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本报通讯员 单欣 摄
/ f; `9 t' x& I8 z8 ~; y" d4 i$ m' V+ X0 h) O
浙江在线03月19日讯 “如何向小学生解释‘椭圆’这个形状?”“工业界是否也出现了‘转基因’现象?”……
: v- S- d" H4 P9 {: V2 \' ~) e; P4 a. u5 a$ }- u P a7 ^/ P" n
这是记者旁听到的,浙江大学“创意设计专业”面试考题。
& t4 R8 S6 K3 _( l6 x
2 M. o7 b' h$ s4 P 昨天早上9点,2012年浙江大学自主选拔面试,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开锣。今年,浙大继续与清华等全国7所知名高校结成“华约”联盟,通过同一场笔试,以及各校的特色复试,自主选拔所需人才。
0 h9 h, N# E0 C L3 |( @# g K$ t- q
全国约有1000余名学生,通过笔试进入浙大自主招生的面试环节。昨天,在浙大杭州试点进行的面试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考生入围。其中有近40位学生,进入到创意设计专业的面试。这个专业,是浙大第一次加入自主招生选拔,专门考学生的“反应力”和“创造性”。4 X; a$ {* H/ r" ]0 Q/ @3 Q
* u k! n* {5 b& t/ ?2 v3 V 你的回答,就是下一个问题的开始7 q0 X1 z' a+ \' m- D
' f2 r& W S+ }3 y 上午10点,记者和考生一起,走进创意设计专业的考场。# v3 h& T! ^. S7 l M! z
; Q. L' \4 `, h. L: l7 J" J
7名考官,来自省内外的8位考生,以一张长桌相隔。考试的形式就是多对多。
% u( S% Y2 g* C
* H9 [1 l- v$ L3 v! o- W/ ^. k 听了几番“你来我往”,记者发现,这个考场的中文面试题目,由浙大人气很旺的教授、国际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应放天来串联。3 f8 `2 Y7 x1 w
* e5 t" ]* E+ @9 m 问题基本上是连环式的——问题多由创意图片引起,不停地被抛出,你答得岔开去了,问题也跟着你的岔枝,“嫁接”到别的关注点。至于能不能顺利地“开花结果”,真是要看水平,因为教授的思路总是抢先于学生的思考,有的时候学生还在东拉西扯时,考官已经抱歉打断,进入新的讨论阶段了。
3 {4 Q( ?: \& a; e' ?2 L+ Z; e5 N/ F( t& t7 k6 w- _7 n, G7 B
应放天放了投影:一个黑色剪影,从造型看,这是位婀娜的孔雀舞舞者。考官由此提到杨丽萍,并说到这位神奇的女舞者并没有真正从师学过舞蹈,问题也出来了:谈谈你心目中,什么是美?: B3 |8 Z } r Q3 v% X9 C% R0 v
+ `; ^6 g5 [8 Z# Q* T' X. l 马上有学生回答:“自然就是美。”于是考官顺着追问:你们觉得紫金港的建筑美不美?——从剪影一下子跳到了建筑。7 t; b; I$ n+ _2 Z6 }
' \- _; Y$ c6 a8 m- V4 u$ Y8 ?$ d
之后,来自浙大瑞典创新创业中心的瑞典教授瑞小川,用英语追问:“如果你要给一所学校建造房子,你会建造高楼还是小房子?”“你怎样理解国家、城市等层面的政策,对设计的影响?”“设计应该怎么样帮助小孩理解事物?”9 W/ K, V1 R% B. ^
& S" i9 }, E! R 问题已从单纯的设计,跳跃到了人文与自然的关系。这时,记者注意到,考生在回答时,思考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 I. W- H: B" B. ? N& L' T! f" R4 G9 H. O
考官感叹:面试回答没创意,难过关
# I$ X3 s3 b8 u! c/ ?' U
5 d G# o. v( H$ [9 o 面试中的几幅图片,到底怎么理解是正确的?
; z5 b4 C( R! Q$ M' U, F) S! c8 O* w& u
面试结束后,应放天给出了他的说法:“没有正确不正确,我也没有答案。我拿出这些题来,就是想考学生的反应力,窥见他的独创性在哪里,道德情操、情感商怎么体现,美学感悟力怎么样。”* r9 A2 ^& G$ k( X6 [* R
/ M+ J" y) n- k% E% h 没有标准答案,但应放天说到了几个他不欣赏的考场反应:
- b: J/ ~8 \& A0 v3 t
& p$ Y" ^# b; X s" m& q4 L+ L: X 反应一:迟疑,瞬间鸦雀无声。
0 o; x2 f* W' J( q/ i: q' h# [- X5 s, A2 D
考场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自由讨论阶段,考官一个问题下来,8位考生会同时安静一会儿。. ^$ {1 l: ^( _
8 {$ ?) ]1 e3 e8 L0 o
应老师对这样的反应不是很满意,“其实有的考生,停顿较长时间,是在揣测考官问这个问题的用意。这是长期的应试教育的结果。”4 S G, C9 E+ w$ H' K0 h
& r, K. J- H3 Y, z1 j3 } “比如,我把一个句号放大到撑满一个页面,然后投影出来问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人直接敢说出来这是个句号。他们心里在想的大概是‘考题不会有这么简单吧?’”1 W0 _) e/ J5 v d9 l7 P1 Z- X
( r. h3 l! U9 ?
反应二:答题中规中矩。" {* R6 S' j9 E
# L! B4 E& x7 W, \6 { 在舞者剪影的这个考题中,同学们阐述心目中所认为的“美”——“美是热爱”,“美是自然”,“美是天然加上精巧的人工修饰”……
6 p% `9 E4 V2 ? }, [5 d R O/ e# O& f' W6 d4 }. C/ m
应放天认为,这些回答有点像老底子中国老百姓一抹色的中式外套,当成衣服穿,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是暗色、直筒、扣子扣到脖子上,中规中矩得不敢有半点逾越,会让人觉得活力不足。
4 {- G% x! e9 h0 { L6 ]% {
( B) A8 @3 {6 C9 s% v 他分析说: “这可能跟学生中学里受到的‘模子式’应试教育有关系。他们习惯了追求标准答案,答题要踩着‘采分点’。”
; ~3 ]# g' U2 Z" x, u7 `& h. @! A7 M( v5 E
应放天推崇的育人宗旨是,孩子要想方设法尊重内心,相信自己,表达出内心的东西。“学设计的人,要能用温暖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