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中包含着许多因素,声音、节奏、协调、力量、秩序、表达……每一种都契合着孩子的成长和发育的需求,因此音乐成为他们天生的爱好。从宝宝最初对声音的反应,到之后对不同风格音乐的跟随和感受,每个阶段父母都可以帮他从音乐中找到更多的愉悦和需求。
6 f9 x, R# t) I( Z3 X+ l8 G1 Y# J; w# _# u2 n
每个宝宝都有音乐天赋吗?(资料图)/ u% N- y* D# r
(正文)小宝宝从刚出生开始,就在妈妈温柔地摇晃中感受节奏。对于这时的他们来说,世界一片混乱,但只有这样轻轻地、略带节奏的动作让他们找到一些秩序感和安全感。
: h$ }) {/ F% N$ g7 u之后,孩子每一项运动能力的发展也始终伴随着他们自身带有的节律,从最初爬行时的前后摇晃,到学会站立后的上下雀跃,再到迈着连贯、均匀步子的走路甚至奔跑。
s3 U3 Q& U0 d. W+ J; T# y伴随音乐的一步步成长6 G4 X, o5 H0 k: m: {) O4 Z
1岁以内的宝宝已经能够很熟练地对声音做出反应,给爸爸妈妈一个眼神的交流,挥动一下自己的胳膊或腿脚,他正在找到肢体的感觉和力量。不过如果他认为这次的互动已经足够,或者感觉不耐烦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把头扭向另一个方向,不再理你。
$ G, }$ E5 Y7 x5 P, d/ W3~4个月的宝宝:开始对声音做出反应,所以要准备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8 b: i, h/ W+ g0 X9 g8 q- a% i, D“听到声音,眼睛就慢慢地跟了过来”。这个时期的宝宝身上已经出现这种明确的反应和互动了。随着他的脖子越来越稳定,当他仰卧或趴着的时候已经能够转头看声音传来的方向。爸爸妈妈这时可以选择能发出声音的玩具,或者给宝宝听他喜欢的“哔哔”“叭叭”的爆破声等来培养他对节奏和音乐的感觉。
" n2 x( Q5 n- N6~7个月的宝宝:手脚已经可以动来动去,父母可以选择比较舒缓的音乐作为玩耍时的背景音乐。
! W' U: y5 U' w这时候宝宝的运动能力开始有了很大发展,他可以伸手去够自己想要的东西,可以翻身,甚至可以坐着。因此,父母可以在宝宝身上看到他对声音更积极的反应了,例如看到他想随着音乐节奏活动身体等。但是,他还跟不上太快的节奏,所以最好选择比较舒缓的音乐,然后帮助孩子配合音乐拍手或活动手脚。/ c& ]& [0 Z+ j% c& b
8~18个月的宝宝:有可能会配合音乐跳起舞来,这时爸爸妈妈要跟着他一起跳。
0 J% H6 q2 m6 l) d会坐和会走的宝宝已经能够和着自己喜欢的音乐旋律扭动身体跳舞了。刚开始,宝宝会完全跟不上节奏,这时他最需要爸爸妈妈的引导。
! P2 ~1 D, t6 G) k$ q在刚学会走路后,宝宝每掌握一样新的运动本领,他的动作以及动作所伴随的节奏就越复杂。比如一旦他学会走路,就开始在走路的步伐上翻新花样,有时候我们甚至分不清楚,他到底是在走路还是和着节奏跳舞呢?
& X& Z7 i, h0 n18个月~2岁的宝宝:对秩序发生浓厚兴趣,开始学习一些简单的歌谣和舞蹈动作。
$ t: Z# P. V; T" w5 |' A经典的童谣总是对任何时代的孩子都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数鸭子、丢手绢、一闪一闪亮晶晶等歌谣的共同点就是不断重复的歌词和节奏,这样的重复在成年人眼里可能有些无聊,但却是小朋友的最爱。这不仅让他感觉到强烈的节奏感,而且带给他自信心。每唱一句他都很自豪地知道下一句歌词和调子是什么,在他熟悉的那些儿歌里,爸爸妈妈随便挑选一首,唱上一句,他就能很快地接上下一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