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 y; |, O% m s3 \+ f$ J) }* u9 g, C2 h6 t4 D7 t( s
# d$ e& B, r) L5 T
/ q n7 n6 g- S! V& |/ o
一对燕子在学校筑巢安家,关于燕窝该不该拆的问题,学校进行了大讨论。最后,燕窝被成功保留,这对燕子成了学校的特殊“住校生”。燕子和它们的家还成了学生的课外基地。昨天,有网友向96068报料,说这件有意思的事情发生在余杭区运河镇五杭中心小学。
. N& z) p6 R% W2 M6 ]2 W' N3 b9 W+ Y: W
| - j. Z9 S$ h, ~( M) b" e% {0 h
( v' {1 @+ S Y0 _- y; ~: U
学校走廊上的燕窝 徐裕春 摄 | $ L Y5 ^& L1 s7 j9 p2 [( X$ b" n
Y, A) L- R7 p4 m- q
校园来了燕子夫妻
3 w4 o- ^ i& O- N% L" _) U/ q3 {$ W6 `$ ?3 Z0 a7 j, F' ~9 f7 C
4 m" c' C' p' x, z( {" z
/ J% r; b; W( p: Z: l7 r- P
大名鼎鼎的燕子夫妻住在五杭中心小学三楼走廊的墙角上。燕窝碗口大小,土灰色。燕子夫妻灰褐色,个头不大,但长得很像。一下课,燕子的学生“邻居”们就纷纷挤到它们家“楼下”,抬头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
5 m; t& K8 g: m( L. ]( O1 g) N( ~3 s& J2 [. C9 d2 h$ l
: {6 h. U( X4 e' U& s
9 s, K% Y" H3 B. M5 _
学校的徐裕春老师回忆,燕子大概是在4月25日飞进学校筑巢的,“这个燕窝还没有全部完工,到今天还在‘装修’呢。燕子的筑巢还是分工合作的,一只去衔泥土和草杆,另一只就在不远处放哨。”
: Q! m0 ~8 r* d1 |4 b1 I3 H2 h
5 a! A1 C( b+ U: I; E3 n& B: a1 C( B! ]
0 P1 o5 u' c( | 师生投票PK,鸟巢留下了
+ i! W. a+ h6 }
F$ _8 x# f9 I7 W) j' u# G* R& F$ d& ^! F1 L; `- k; j" P" @* r6 s7 G
% i. X$ y+ v x' N3 O8 k
鸟巢的去留,学校还专门展开了“拆与不拆”的大讨论。
5 q# s# F; R' [4 C$ K2 O
) V9 A+ h, p( V" L
. I* V0 d* S8 q8 o5 d, d" p8 p6 d* r9 l
支持“拆”的一方说,这个泥筑的、粗糙的燕窝与学校这雪白的墙壁不相衬,而且燕子随地大小便,很难清理,学校领导从管理的角度考虑,准备拆除这个燕窝。 " H; }# i6 [& |5 G* d0 X4 ^* u! E
( T( F3 G- X L# Q1 q0 u; _
, k8 [" b4 G6 f) T! t! e3 j
# q& I( @/ \3 x0 d/ K3 D( ~
反对“拆”的一方说,燕子是喜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吉祥如意和安乐和谐的象征。另外,它的入住也代表了校园里的生态和谐,能引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6 I+ c3 Z# _* s+ @, V
1 m- P0 q: p% z0 P0 I
3 U, u* e. L8 U3 l v7 [( ?% C
" r5 B" W5 W2 Q- t# G: B$ I' e 最后,多数的老师和同学都支持保留这个燕窝,就这样,这对燕子得到师生的认可,在五杭小学安家落户,成了学校特殊的长期“住校生”。
- V: ~- w9 G* Y8 [) o9 f; F6 G a. \5 q4 J3 q
0 \& b8 X4 j3 t6 j: M4 r* w0 s' @4 d% I& h+ G# E8 ~2 t
没想到,这对燕子一安家,享受的待遇可不小。校总务处专门在鸟巢的下方绑了一块泡沫板作为临时“厕所”,防止燕子夫妇大小便殃及师生。负责包干卫生的同学每天也多了一项额外任务:定时打扫燕子家的卫生。 5 Y8 B. V4 E: d$ y) _$ k8 O1 x
' J/ n: z( M# W% ~/ X8 i" L& a
) F1 a/ n4 ]2 N: C- `1 _5 G
& @! n/ X+ |4 i* H) n 燕子教会孩子们很多
# w/ ]0 m% U# D& S! e) ^! a) \$ ^2 Q0 a! Z6 p+ f L6 l7 Q
' P# h# m# S0 Z( L' P+ ~4 u1 c. O: W9 E3 z5 @+ k# a
这对燕子入住校园后,很快就成了孩子们眼中的大明星。 " C' N9 p2 k; k4 u
5 K9 z" x* N. e( d( w2 k4 N) N" F) f8 s" M5 Q1 p/ p5 m
3 ^& O9 f) Q6 @2 v4 C5 r4 ?' a 老师们也发现,和课本上的燕子不同,活生生的燕子让孩子们对它的了解更加有兴趣。校长吴金鹏意识到这是一个活的课程资源,便把燕子一家的故事融入到了《语文》和《品德与生活》的课程中。 ) U4 e' a, D. v$ D0 R! _1 F4 u( ^
5 d5 D' u4 r3 z7 C3 C% D. B d4 i# O( ?
0 w) `* y' r! L, G2 }9 Q “这燕窝成了学生身边最好的课外基地,语文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一举一动,了解到它们筑窝的辛勤和锲而不舍。另外,我们的品德课,有了这个身边的实际例子,就能告诉学生平时要爱护动物,和它们做朋友。”
) o2 q7 ~, t" M3 O; K ^; u; P
- F, Z$ a, P4 P \
; B9 R8 X- `9 b6 Q# L5 |/ Y. M6 K" Y4 \1 m& O1 Y" C
让吴金鹏意外的是,这一段时间下来,成效非常明显。学生们在观察燕子后写出来的作文生动了很多,不但如此,学生们把这种自觉爱护小动物的习惯带回了家里。 2 S5 G8 ~9 {# V( x
G! F3 I6 o) A) {! }" ~% |
8 j9 d3 S6 z4 d6 z! @7 F6 H( E$ m4 w( X; W
据吴金鹏校长介绍,全校近800多名学生家中,有50%以上的家里房檐下筑有鸟巢。“现在的学生都知道,不能捣鸟蛋、捉小鸟,小鸟掉出来了要送回窝里。学校留下这个鸟巢,绝对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