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O1 h0 `( p/ l/ s
9 {0 D7 T2 \/ W$ Q& Z$ Z
; p4 f) _) [, _) H3 [ W1 q2 K' q3 Y) B: t' ^, M4 N# k. {
2 p; s: p* q: c( z1 X, Z4 Y
. q, K4 z6 ~# I {2 J2 ~
) H( c3 y1 M. [6 d
4 o' ]0 R( J# P2 S牵动1600万颗心的《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草案)》日前已提交省人大常委会初审。近日接到了不少“新杭州人”的电话,有感慨,有期盼,也提了不少实在的建议。 # I' h5 ^$ s% y
7 Q) G; n2 A. ?* X
$ D7 _ h8 u+ U2 f0 |# K
1 i! ]5 w: d7 R# d: K- z9 ]; F 王明龙:香滨湾小区管理处来杭州17年 5 G- P; |" g4 c+ M+ m: D( [
3 C0 c3 }, i1 v+ C
0 x! h2 E7 {9 y `( d9 V& c* n- ~. y2 F! Y, Y7 R1 h% p0 p2 S
“十几年前,为省办证费四处躲。如今离我们扎根的日子不远了。” 4 Z& ^% B& z1 x7 x I; i
4 Y8 l, \4 x S7 W" l/ O8 F$ I
+ c3 C+ Z c k! s
) c% t% |/ H# x# O* d5 f- o9 { 王明龙看到报道后的第一反应是,终于等到这一天了。“我来杭州打工快20年了,一开始四处躲警察,后来慢慢有了身份,是‘暂住’在这个城市里的外来人口。哎呀,有时候回头想想,自己一生中最美好最有干劲的青春年华全都给了杭州啊。”王明龙感慨良多。 + k+ ` N; `: v4 H+ X4 u& n
$ N/ \8 s, S3 \, \. P0 }9 s6 I: I! v5 H5 Z$ Z6 X ?
' N z8 O' H. \; U& B 1992年,王明龙从老家安徽初到杭州,没熟人,没工作。警察见着会问,当地人也认生。过了三五年,外地人在杭州工作要办理暂住证了,王明龙心知这是管理政策,但因为心疼办证的200多块手续费钱,回回都想办法躲着。
# a) ~5 v4 Y. F; n' U" m+ Z0 \/ j9 \7 X$ X& ~( F/ l$ N7 ^
s4 Y' I: s4 N7 y
# G! s8 L& Y& K& i4 x- W- c4 { “那时候,白天上班没人在家,晚上,派出所和联防队的就到出租房来要我们办证。为了省这200多块钱,我们四处跑,有时跑到山上去。”王明龙说,现在想想,只觉得心酸。再到后来,办暂住证降低手续费。今天,又看到浙江拟出台居住证制度,这些变化在王明龙的眼里,都是杭州对外地人的渐渐接纳和关怀。 2 s- S% n2 j" {7 @4 f8 B
# S4 c& n$ X) ]. Y
) n% E1 v9 ~4 W2 y! K
|+ ?) b% L" X) { ^ “居住证好,为什么?暂住证年年办,我们年年都是‘暂住’,永远也不觉得自己是这里的人。我小孩在这里出生,现在都已经上小学了,他的爸妈每年还得办一次暂住证。心里觉得挺不是滋味。换了居住证了,我看着高兴,过日子也更有盼头。” ! U- Q; t! F. l2 |: M$ M' M
; z' M+ S- ^8 |* y4 \* K) i! V* n
# r! E% K8 E* ]! A+ {7 L: {+ a. O
/ p- P) R: ~. {/ t2 k 王明龙梦想着能有一天,像他一样,有稳定工作、稳定收入,热爱杭州的外地人都可以转为常住人口。
# }6 R) D" ^* u0 Z$ P6 ?2 F
) ]' q9 ]+ {* \+ N
) _# p! G1 ?$ p8 s) e4 Q
* @; t8 @9 ^* `8 G$ V; m 朱建勤:自由职业来杭州1年 * c: j7 }: t$ _1 Q2 Y
* Y1 u) `& [- o. D1 |; B2 s3 \
, O& o) W4 H) N: k: u0 e+ h$ s4 Y9 c+ y8 M4 F( T
“居住证最好能开通多种功能。”
6 i: X7 Z" G7 Q1 |: e# ]# E( ]6 J' l2 J' u
1 J1 b# @) F1 r, Z- S
( I |- h& b8 n. u" e6 `
朱先生的建议是,把居住证制作成身份证似的卡,方便带在身上,最好还能开通像市民卡一样的消费功能,比如,能用来乘坐公交车、租借公共自行车等。 G$ L+ d& d5 n, r$ x
: u$ l I/ ^7 y; u) I4 V" i' D
- k n7 e" Y& a. J3 l% _8 \, \7 l
+ }9 y: B }' j5 p* D4 q# J7 m “我是这样想的,现在杭州的暂住证是个像存折一样的本子,通常大家都会放在家里。有时候要用,身上没有,有些话就说不清楚。以后居住证做成像身份证似的卡,就可以放在钱包里随身带着,到哪里用都方便。”朱先生认为,既然法律即将出台,不如将实用性也考虑进去。
! X3 w w; D6 x" q9 y& H) I9 V0 } t& j& ~" f& Z/ D) D6 J+ ?
! |4 Z2 n# H0 g* a
, X! D* Z) S9 G% V
他拿以前在广东深圳的经历做例子。朱先生来杭州之前在深圳、东莞两地工作了5年,当地的暂住证就是像身份证似的卡,能随身带着,很方便。“浙江这次既然要换居住证,不如借鉴一下广东的做法。除此之外,最好再更上一层楼,开通消费功能,也让我们享受一下本地人的一些待遇。”朱先生说,每次想借公共自行车,都要交300元押金,太不随心了。
# n- h, e- p/ @% C+ D+ s
9 g& \0 u5 w( r) j
: @. G- n0 p/ f5 M/ o! M# \: y Q! h0 ^5 n
方老哥:临平某公司工人来杭州10年
+ p5 i8 n5 N/ q' `1 t: L2 x- r1 L' U- l' o1 j, |! x
$ J1 P$ o& C/ V1 b+ T! q% K
0 t9 C; q0 [' X9 U. Q0 G& l “三个孩子成绩都特好,有了居住证能在浙江考大学吗?”
& }; I+ p; T8 d p# P- r( J+ m# `, K7 P( T: [) b$ h+ B& k H
7 {4 C% h) k5 i# d) Z( m& u4 j6 k4 N' m6 m# W* D. i1 }( H
方老哥是河南人,10年前来到杭州,现在临平工作。方老哥最关心居住证制度能不能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更光明的前途。“我们外地人来浙江打工,孩子也差不多都带在身边。孩子上学的事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最关心了。自己苦点累点没关系,都为了孩子。不知道这个居住证制度什么时候正式出台?它关系到我孩子的命运。”
2 {1 g- K$ Q, Z/ n- y/ Q% J. @8 ~4 k' K
8 ~; [# Q4 F1 y0 Z, }) o
+ K0 }% ?( L) J* i) H 方老哥有三个孩子,最大的今年秋天要上高中了,小的两个也都读了初中,三个孩子很争气,都是班里的前三名。
, k8 g, h% S x; p! h
5 b9 O: l o) Q# b# z5 d' q' u
P, [) P e b. \$ A( E' {0 h, M5 J3 [
“杭州政策好,孩子读的都是公办学校。我家老大老二也说,在这读书真好。学得多,眼界广。不过就是担心,以后参加高考要回到原籍,他们说,课本不一样,学的也不一样,我最犯愁这事。不知道会不会耽误孩子的前程。” * \1 W9 o6 E0 k: U7 S0 |+ r) S
5 W% i, P1 s9 \4 _
7 h4 d! _2 S* H/ _. L, Z6 o- ^1 N# G' h+ r" x4 N
方老哥看到新闻后就打了电话,问这个政策会不会最终出台,能不能给孩子一个身份,留在浙江考大学?他说,记者同志,你一定要帮忙问问,普天下当父母的心都是相通的,政府的领导肯定也能体会我们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