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擦汗 2025-1-24 09:05 |
---|
签到天数: 2402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临近本科毕业,为逃避找工作考了研,谁知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更加不好找,只好考博,可是博士毕业却成了“灭绝师太”,真的没人要了!
% {3 W0 v2 C4 T, B- v1 c; t. R. `. T, [+ k$ l0 O9 p$ @
又到了毕业生找工作的关键时候,不断听到女生这样感慨自己的命运。从小学到大学,在升学的每个关键点上,当她们可以通过自己的
3 @$ p; j' w1 g0 x3 C6 b7 r
$ u8 A! }8 Q9 h/ L; L3 ~5 x c 勤奋努力抓住机会时,她们赢了,但到了最后关头——毕业找工作时,却是再怎么努力都无济于事,一切只因是“女儿身”!
- c; l7 d b$ ?7 u
3 x: x+ i5 D ^* v f* s8 t* l/ Q4 X 天津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对天津市三所高校2007年的就业率统计显示,男生就业率为83.0%,女生就业率为79.5%。厦门大学的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就业机会只有男毕业生的87.7%。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毕业生低8.7个百分点。 8 g* a$ |* ?" S; X' l
2 a. _$ x/ ]' b- p! q' d- \" p
2003年5月,由云南省妇联、云南省社科院等部门合作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投入找工作的时间为正常学习时间的30%~70%,女生高于男生8.6个百分点,但结果却是男生就业率(已找到就业单位并签约的)为35.5%,女生仅为17.5%——男生就业率是女生的2倍!
0 h6 Q' k( c; u1 M+ A5 u
+ g' e; h" o! Z* k1 X 女生就业难早已成为一个无奈的事实。许多女生也被现实逼得越来越有“自知之明”,开始不断降低自己的“求职身价”。 " i: x- j* y, s6 b
; w, G6 O& |6 p
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的研究显示,女生对工作起薪预期比男生低200元左右。 $ S3 c/ S0 @! W4 G x7 r: v( [) d9 ^
1 w( f, W6 }1 D# r# c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女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显示,2003年雇用单位签约对男生拟付工资水平高出女生11%,其中雇用单位签约拟付工资低于3000元以下的女生高达78.8%,比男生高出11.3个百分点;拟付工资2000元以下的女生占总数的64.8%,超出男生14个百分点。 ) [/ c3 a6 p x, f+ }
# P2 t* T3 t; L6 N* u; D4 S" T
值得注意的是,与女大学生普遍的就业困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们在高考面前却是“巾帼不让须眉”。据统计,在2007年高考中,各省的高考“女状元”比例超过了70%。单独一年的情况也许具有偶然性,但是据相关部门统计,从1999年到2006年,在可以统计到的560名高考状元中,女生超过了一半!在北京,从2005年至今,高考文理科的状元一律都是女生。重庆的女状元比例更是全国罕见——自2001年起,在重庆涌现出的16名高考状元中,就有13个是女生。
! V# b9 G1 p- O4 M
2 B; F) L& s7 n, d- _( P) @8 T 中国教育统计网的资料显示,1997年,女生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的比例为37.32%,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47.08%,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今,“女多男少”的现象正从语言类、师范类院校逐渐向综合型大学蔓延,包括一些理工科院校,女生的比例也在逐年攀升。国务院发表的《中国性别平等与妇女发展状况》显示,截至2004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女生占在校生总数的45.7%,女硕士、女博士的比例分别达到44.2%和31.4%。
4 Q. c2 D+ m. x1 S; r8 {% ?# U8 o
+ v9 x. r! h& }" \8 Q% {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女大学生“赢在考试却输在就业”的现象呢?
0 D/ ? ~9 F& l; l9 a0 A
* V# W1 \: V4 S, Y" v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年对62个城市的调查显示,有67%的用人单位提出了性别限制,或明文规定在聘用期不得怀孕生育;80%以上的应届毕业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 ! X/ S9 k2 Z3 s$ ~' J$ q- O% ~
8 l2 E3 Z+ {& H1 p ~7 b0 I& {; \
2007年5月~6月,大连市妇联对全市13所高校的745名女大学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47.8%的人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遭遇到了“很严重”和“比较严重”的性别歧视。
: z: Z! l& N2 b+ `* m5 y9 |1 w+ s4 u6 ~
今年寒假,重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学生共同完成的一份“女大学生就业调查”显示,三成女生表示愿做“全职太太”,问及原因,选择最多的答案是“找工作太难”。 ; ]4 I# D/ Q' E$ ?+ ]: b
0 x; t: J3 c3 k& w 听听用人单位的说法,似乎也在理:女生硕士毕业已经二十四五了,过不了几年就结婚怀孕,一旦长期休产假,她留下的工作谁来做?所以,他们总是提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单位女职工太多了,要考虑男女平衡;比如有些工作劳动强度大,女生不适合干等。 " }4 C. L& L5 W2 _, u
. l9 P4 f0 ^) S5 Q2 {5 b( g* ` 说到女性因生育影响工作,这是社会交给女人的一项职责,生育看起来是个人的事,实际上关乎整个民族和社会的未来。这个生育成本不应该由企业来负担,国家应该有一定的补贴。今年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提议妇女生育成本社会化,这样才能增强用人单位录用女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男女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
8 t* t6 a9 ]6 ?- A( d0 D$ h) s9 x0 w7 Z; Z
就业也不止一条路。今年两会上,马全英委员提交了《关于促进女大学生就业的提案》,建议出台鼓励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和办法,实施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助计划,设立女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扶持女大学生自主研发创业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创就业培训,对自主创业的女大学生在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
9 Q5 ~* Z b% R2 K6 {" @9 k+ O
: J" r1 H% v* k 笔者注意到,现在也有另一种走极端的倾向,处处把女性当成弱者,提供过度保护,实际上可能对女性就业更加不利。如“女性经期休假”的建议,且不说其操作性较差不易落实,这一条如果确定下来,肯定又会为一些用人单位拒绝女生增加一个理由。
4 o: u- N# @6 V. F! w& A& G S% E& w) G6 ~
女大学生就业难,不是难在个别女生、个别单位,而是难在普遍的社会潜意识里,有一套歧视女性的社会规则在起作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暖也非一日之功。要实现男女平等的就业环境,尚需要社会共同努力、继续努力。(王俊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