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是雪灾引发关注,如果不是陈冠希事件抢风头,恒源祥的“彪悍广告”有可能会成为春节期间的第一话题。
& d8 e/ l3 E2 M8 R0 s- L7 i" e
# O' b' X$ |7 D2 C/ p0 _. u, u& o 总结一下网友看到这个60秒超长广告的反应: : E2 M' J; T, I8 S) O( J5 F! v& C
' y) x' X. s' L G
第一种:我家电视是不是“卡”了,要不要重启一下(典型的微软后遗症)。 7 r, i# q. Q+ [* \& p
- T+ k8 y9 J; I* p, F! C' J, V# z 第二种:是不是电视台出故障了,磁带緾带了吧(典型的不懂数字技术)。
|6 G( @% U' ?6 {
2 V2 k; e o6 c5 O 第三种:是不是恒源祥疯了(典型的对中国企业不了解,少见多怪型)。 & h2 p" j1 K& ~3 m Z% f* D B7 u
. w* Z+ B7 e2 k+ M! k0 R6 N/ h 第四种:是恒源祥创意太高,还是我智商太低(典型的不自信性格)。
" }$ Q8 F2 Q6 a3 O6 G1 N5 M % ?7 s8 e/ W! }5 m
对于恒源祥的这种彪悍,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早在2006年刚刚成为奥运会赞助商的时候,就演过这么一出“恒源祥,牛牛牛”(见本人早期博客《都中了恒源祥的“牛计”了!》)。但即便是有免疫力的前提下,我还是结结实实地被“雷”到了。
; U: L) s. W$ ]
) |* o3 f$ p3 {4 R; b 不管第一反应如何,对这则广告、乃至因广告而对恒源祥的评价是一致差评,还有彪悍人士效仿出了12星座版,甚至网上出现因为这则广告号召抵制恒源祥产品的贴子,响应者众。
# }6 D. i9 p4 s% n
9 n3 w, \+ J# G* M6 n 网上流传的戏谑《恒源祥广告12星座版》& b+ \! ]/ p' n7 _ I8 q
, }9 f4 P; ~4 r6 \ 本无意对此事发表意见,但今天中午,《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专门就此事采访我,中心问题是:“恒源祥这么做,是为什么呢?”当时谈了几点意见,录于此。, T; ]* t: Y) Z& K; n: q7 c
' J/ _/ S# g" ~# o' A# I
如此彪悍的广告为什么会出炉?原因有三: - O5 z* |% Q! E# a
, |& J/ n8 ^( C4 ^+ A- o( l
一、恒源祥的“重复式广告情结”的恶性扩散。 6 u. x! c; y: ~6 r
" W0 A6 x, C* G$ F 恒源祥的前身,只是上海南京路上一家绒线商店,1987年刘瑞旗出任商店经理后,用了三招把事业做大:一是削价销售盘活库存(这在当年是骇世之举),二是把大家已经遗忘的老字号恒源祥商标注册了下来,三是采取“定牌加工”经营模式,也就是现在通行的OEM。 9 H p! Q+ i2 H; n6 ~* l. `
: a& l, I- d; T9 H# c3 ^$ `! k! z* X7 _, C
1991年,刘瑞旗又使出一招,让恒源祥声名鹊起:做广告。第一步是《婉君》的贴片广告,每条15秒。刘瑞旗觉得太浪费,也不想花钱做创意、拍广告片,就找来几块纸板,剪了代表恒源祥形象的小囡头和“恒源祥羊羊羊”六个字,每5秒中可以读两遍“恒源祥羊羊羊”,一部电视剧播下来就重复了六遍。 6 s. T3 D- R, Z' M4 `/ L( f
" j/ |% {0 g0 n+ B7 Y' c- Q 这种土法上马的广告,反而有了奇效,在当时的媒体环境下,迅速让大家记住了恒源祥。于是,这种手法就成了恒源祥的“法宝”,即时在央视投广告,依然是“重复式”的“羊羊羊”。 ! b D' ?, g8 X' P
" o; R1 O4 [6 z" \$ N 起家时的成功套路,往往会形成某种“情结”,而且,越成功这种“情结”就越根深蒂固。
- @( g% j* V2 G' ]- [
/ j7 S6 V5 @/ R) i 2006年恒源祥成了奥运赞助商后,本来是提升品牌形象的最佳时机,但恒源祥却推出了一个让人怀疑自己智商的“恒源祥,牛牛牛”。此事引发了媒体的报道与讨论,播出数轮后即停播。
( P/ ?, C; o+ O/ e" U+ L ' y4 d1 p$ U O
本以为恒源祥能从“牛牛牛”的恶评中吸取教训,却没想到这次“变本加厉”,把十二生肖从头到尾报一遍。可见,“重复式广告情结”不是减轻了,而是加重了。 ' u. w3 v+ f/ F# j2 h
0 t+ z, ^5 q- E3 x0 |& F" O) x3 p 二、恒源祥对战略定位和传播目标的“迷茫症”。
- K0 q2 ^' Z9 Q# F6 W
8 f+ j' ]+ u+ E9 }) ^ 品牌的塑造分为几个阶段,打造知名度--提高美誉度—塑造品牌文化—输出品牌价值观,从而,提高品牌的附加值,强化消费者的精神享受,从而锁定忠诚消费群体。 $ _+ T0 Q! o, g& p7 I! p6 i
$ B2 N" F$ ^0 G8 _ z
应该说,重复式广告在90年代初期,是符合恒源祥当时的经营状况的,要让一个刚刚诞生(或新生)的品牌,迅速树立起知名度,方法土了点,但却收到了奇效。
% H2 }7 s( z2 i, }
/ i# B4 Y. e0 }( h 然而,目前的恒源祥缺知名度吗?已经是绒线、毛衫行业的领军品牌了。现在最急需的是提高美誉度、塑造品牌文化。 . d7 W' S+ H" P" @3 {' y- x
9 Z* `1 a' m5 X: L8 V( ]9 S# Y 而恒源祥依然用上世纪的手法,做新世纪的事情,还在花钱做“只提高知名度,无益于美誉度”的广告,只能说“不是药不好,而是吃的时机不对”。
8 p. U& E& o; y
; S& Q6 \. S' J- J- S 在上次“牛牛牛”广告引发恶评后,我就听到恒源祥高层的声音:“这么多媒体炒这件事,我们花很少的钱就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让我有些莫名其妙,这种 “不求美誉度,先炒知名度”的思路,如果是刚起步的小企业小品牌,可以说是策略,但对于恒源祥来说,还在恶炒知名度,可谓自降身价。 ( H( X3 |1 K1 u+ \* V' ?
}" |" d/ h7 | ^, a 品牌的塑造与传播,要经过系统的规划,象恒源祥这样“想一出是一出”,可以说规模象大企业,而品牌理念依然停留于小企业阶段。
2 i: u, a4 y6 S0 h* t- b, D ; n# l- _( P( ~2 ^
三、恒源祥对“恶俗式广告”的偏执迷信症。
- [. H8 D- m3 f7 }& T0 j& B & \9 ]5 e% s% t, Z
中国的一些企业家对于广告有一种认识:“精美的创意的,反而不如简单的见效快。” , K& H; h( Y+ R6 ~+ |/ w O0 ]
1 B! K8 i6 L, c' {" W0 g 而脑白金广告的成功,更让企业家坚定了这一想法。 * y4 r( J5 t8 w- o- w
9 r" e) ?) x* m: K+ v& A3 G 我十分赞同脑白金广告的成功(严格地说,是销量提升的成功),但我要提醒企业家们的是:轻易不要学脑白金,因为脑白金走的是“单纯做产品销量”的打法,丝毫不考虑品牌塑造,而且在保健品行业,是以产品打天下,很难做成品牌。脑白金的打法是有道理的。
% b$ @' n: A. p* {* q+ p, b
4 |5 _ J7 g8 y# ^ 请问一下大家,脑白金的品牌是什么?不是“脑白金”这三个字,它的注册商标是“年轻态”牌。一个连商标名称都不重点传播的商品,根本就是“用一个单一产品强打市场强做销量”的思路。 - L/ c' w5 z+ O" I7 u& P' l
* u$ p. n: @; I
而恒源祥,近年来产品线延伸很快,从绒线品牌已经扩充到了服装品牌。而且其深受业界称道的“虚拟经营”方式,把其它的环节都交给了“联合体”去做,那么,恒源祥手里还有什么筹码让联合体能真正联合起来?只有品牌。而刘瑞旗也多次说:品牌是恒源祥的第一生产力。
/ x# S1 H, y% l
. }$ D- o- N' G$ [2 M$ Z; p- X: I9 B 一个以品牌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却一直在做脑白金式的广告,只能说明企业家的偏执。 : S% r) H3 l3 M6 Z$ h2 u
$ B. j9 T$ s+ ?6 F' v' Q, n: V$ ? o 广告是拍给消费者看的,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工具。广告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讨好”消费者。投入大笔资金,去播一条让消费者痛骂的广告,偏执是严重的。 / _4 k4 d, A4 `4 D8 h
9 u: X P7 L- c9 B: ` 恒源祥作为08奥运会的赞助商,在纺织行业颇具影响力的企业,回过头去看,却发现,恒源祥却从未有过一条提升美誉度、塑造品牌内涵的广告片(曾经有一条号称在新西兰拍摄的风光片也十分苍白,依旧是知名度打法)。
% ~1 p o+ S6 k
3 Y2 z& U" D k/ y! S( ? 其实,恒源祥在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公关活动、经营理念创新方面,都有许多亮点,但这些这点一是太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品牌核心力,二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传播活动(最直接的就是广告)太随心所欲,把好东西都浪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