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沙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论坛(EC通行证)

QQ登录

QQ登录

下沙大学生网QQ群8(千人群)
群号:6490324 ,验证:下沙大学生网。
用手机发布本地信息严禁群发,各种宣传贴请发表在下沙信息版块有问必答,欢迎提问 提升会员等级,助你宣传
新会员必读 大学生的论坛下沙新生必读下沙币获得方法及使用
查看: 756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二战中的著名将帅们(已集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2-19 22:0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先介绍一些德国的著名将帅:(请大家抛开民族恩怨客观看待阿~~) " U% ?7 L d+ S( x9 m) T( B1.勃劳希契 Walther von Brauchitsch(1881-1948) * {9 X2 b. _2 P ) R/ `1 v5 {; z' j, X  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炮兵上尉,1912年调总参谋部任参谋。1933-1937年历任第一师师长、普鲁士军区司令、第一军军长、第四集团军司令。在施莱歇暗杀事件中被指控收希特勒的捐款。1938年升为上将,任陆军总司令,指挥德军进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1939-1940年相继指挥进攻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法国诸战役,连连获胜。1940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指挥入侵南斯拉夫、希腊和苏联。由于对苏闪击战失败,于同年12月被希特勒强迫辞职。转入预备役后隐名度日。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因心脏病死于汉堡战俘营 ) q; l1 ^; |3 y2 W0 f; T% p% f. C4 I; w9 g. z, J 2.布施 Ernst Busch(1885-1945) 7 p1 V' r/ J9 K3 j " d1 S5 O( A2 n+ t7 @& k# b: c3 W  陆军元帅。1904年毕业于普鲁士武备学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1919年起在国防军中任职,历任师长、军长。1939年任第十六集团军司令。布施认为军人就是应该服从。参加侵略波兰、法国和苏联的战争。以作战手段顽强(实际上可以说是残酷)著称。1943年晋升元帅,出任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7月,因所部在白俄罗斯地区遭围歼而解职。1945年3月,复任西线德军集群司令,防守北海沿岸和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德国投降后被英军俘虏,在战俘营中死于心脏病。 . P4 L3 w; e+ S0 |8 F( R- t$ O+ D5 E# O2 K ( w8 u5 U2 @7 U ; g. X0 R$ L/ U8 A& m+ v' i. h8 X* x2 ]# d' ^. Z. g 3.凯特尔 Wilhelm Keitel(1882-1946) / W# ?9 M) w) s/ c+ C2 I' ^8 A : O6 i. f6 r, i4 V, |; c   陆军元帅。1901年入伍服役于野战炮兵第46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炮兵连长和师参谋官。战后在国防军内继续任职。希特勒上台后,积极同纳粹党合作。1933年任国防会议工作委员会主席,获少将军衔。1936年任军事部长。勃洛姆堡的参谋长。1936-1937年接连晋升为中将和上将。1938年2月希特勒解除一批持不同意见的高级将领职务后,被委任为新成立的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长官(实际上是希特勒的总参谋长)。1940年获元帅衔。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始终是希特勒最亲近的军事顾问和忠顺的助手,深信军人以服从为天职。直接参与策划、制定和实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事行动,以及从进攻波兰起到德国战败止的各种战争计划和侵略暴行;颁布一系列残害和屠杀战俘、对占领区实施恐怖统治和掠夺的命令。由于对希特勒忠顺和牵承,在同僚中有"点头驴"的绰号。1945年5月8日代表纳粹德国武装部队,在柏林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而判处绞刑。1946年10月16日执行(至死不悟)。 3 g6 | i( x" G6 Y. X, T/ K/ W, q( s4 Y9 u8 ]2 A5 O | $ Q- A! Y/ f; L# `* ?4 s, ~3 h. W9 k 4.克莱斯特 Ewald von Kleist(1881-1954) S1 t; t& L" K2 Y! p: G# O9 I0 u6 m   陆军元帅。职业军人,没有明显政治立场。1900年开始服役。1913年军事学院毕业。第-次世界大战时是骑兵。战后在国防军骑兵部队任职。希特勒上台后,提升至军长。1938年被免职,退入预备役。不久又应召入伍,1939年,指挥坦克军,入侵波兰、法国和南斯拉夫,以实施闪电式的突击著称。1941年6月任闪击苏联的第一坦克集群(10月改番号为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为德军南路主要突击力量。率先攻打基辅,进占乌克兰,攻取罗斯托夫。同年底在苏军反击下败退。1942年调任进攻高加索方向的A集团军群司令。曾率部进抵高加索山麓。1943年获元帅衔。苏军反攻后再次败退。1944年春,因弃守克里米亚,败于南布格河,并同希特勒发生分歧,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盟军所俘。1946年作为战犯,先后移交南斯拉夫和苏联。被判15年徒刑,后死于苏联狱中。 + ?2 A( K! Q* t# N5 Q) b$ N7 L, k" G* e3 q6 z8 R ( N6 Y/ z, y. B) _$ J" t( c$ o : S Z; }( a0 G 5.博克(1880-1945) ! s4 B" b1 G- N' z \3 b" l 6 E0 X, e8 p2 z Y  陆军元帅。毕业于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升至少校。1929年任第1骑兵师师长(少将),1931年调任第2师师长(中将)兼第2军区司令,1935年任第3集团军司令(上将)后转任第1集团军司令。1938年春任第8集团军司令,率军进占奥地利。同年秋升任第2集团军群司令,率军侵占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1939年任入侵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39年10月调任西线B集团军群司令,在战线北翼攻入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7月晋升元帅。1941年任进攻苏联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担负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莫斯科战略方向的主攻。反对希特勒在占领区进行集体屠杀,但同样不赞成反抗运动。同年12月,在莫斯科会战中失败而被迫辞职。1942年1月重新出任苏德战线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同年6月,任新改编的B集团军群司令。同年7月,因反对分兵同时进攻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两个方向,再次被希特勒解职。死于盟军空袭。 # J% R5 G- D3 S! f% g1 p0 F ; a% O3 J4 k# }* u2 G 2 D' ~" F3 w, @' d9 s7 _ " A) X) Y8 V8 e% f3 m1 b; k$ h v 9 o v) k9 r, [+ I5 z ; |' i5 E9 j* j' \6.利斯特 Wilhelm List(1880-1971) + j# J4 R) n8 c, T) J) I2 m+ W1 k, [ ~, h   陆军元帅。1898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巴伐利亚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于巴伐利亚第2军。战后历任德累斯顿步兵学校校长、师长和军长。1935年任第4军区司令升步兵将军。对国家社会主义持中立态度。1938年任侵占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的德军集群司令。1939年指挥新建的第14集团军,参加入侵波兰。次年任第12集团军司令,参加进攻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军入侵南斯拉夫和希腊,继而任巴尔干占领军司令。1942年6月调往苏德战场,任进攻高加索的A集团军群司令。同年9月,因与希特勒意见分歧被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无期徒刑。1952年被美国当局因病释放,定居联邦德国。 ( L1 a, r4 o- W' `& i8 w6 F+ l; t7 C+ g# j$ b& _# l6 m3 e0 \2 j& j( t ( ]! t* g4 k" c `) Q# W. S7.隆美尔 Erwin Rommel(1891.11.15-1944.10.14) ( l. \% E. G# ^. {, n; o , c. I. `1 T4 J' j: F: r4 D  陆军元帅。1909年军校毕业后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表现出色升至少尉。战后在国防军历任步兵连长、军校战术教官、骑兵营长和军校校长。1938年其《步兵进攻》一书受希特勒赏识,被任命为元首大本营卫队长(上校衔)。1940年调任第7装甲师师长,参加进攻法国。翌年2月受希特勒委派指挥非洲军团。在北非作战中,善于以装甲坦克部队迅速机动,突破对方防线,深入穿插,多次击败英军,被称为"沙漠之狐"。1942年1月晋升上将。同年6月,因攻占英军北非要塞图卜鲁格,晋升元帅。但不久因兵力和后勤补给不足,被迫停止进攻。同年底,在阿拉曼战役中败退。1943年3月被召回国。同年7-11月任驻意大利北部的B集团军群司令。1944年1月出任驻法国北部和比利时的B集团军群司令,负责筹划和准备在法国海岸抵御盟军登陆。战争后期,对国社党持否定态度,不过未有实质上的反抗。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被英国飞机炸伤。后受七.二零事件牵连,被迫服毒自杀。/ z7 A% i/ t+ ? 1 x2 T$ z( e2 W7 M% @ # ]9 N7 t, [( ?; e4 t. w! s + C0 {1 d6 [$ g" c: s8.勃洛姆堡 Werner von Blomberg(1878-1946) + n! u1 l, P9 s' m; v # t/ z( r% a! j/ s   一译"布洛姆贝格"。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历任预备19师、预备18军、第7军团司令部参谋官。一战后在国防军历任军训处处长、陆军管理局(实即陆军总参谋部)军队办公室主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司令。曾代表德国出席日内瓦裁军谈判。1933年1月被总统兴登堡委任为希特勒内阁的国防军部(1935年改称军事部)部长。1934年8月兴登堡死后,下令国防军向希特勒宣誓效忠。1935年秋,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主持纳粹德国早期的扩军工作。1936年获元帅衔。1937年11月,在最高军政秘密会议上,对希特勒提出的具体扩张步骤有所保留。1938年在勃洛姆堡-弗立契事件中被免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纳粹德国军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期间猝死狱; H$ k! M$ y( J: Y ! p, J D1 l' M+ ]* ^9 o' h4 X- g4 L$ ]" |# ] 9.赖歇瑙 Walter von Reichenau(1884-1942) 7 b9 S5 Q' F8 d, p7 }" d7 D- ? : U2 ~, I1 A2 Y* Z0 h3 F+ M  陆军元帅。1903年开始服役。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表现突出。战后在国防军供职。1930年任第一军区(东普鲁士)参谋长。支持纳粹党,命令部队"彻底肃清布尔什维克思想、消灭苏维埃国家"。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任国防军部部长办公室主任。1936年获中将衔,任第七军区(巴伐利亚)司令。1938年参加吞并奥地利。1939年指挥第十集团军入侵波兰,晋升上将。翌年调任第六集团军司令,进攻比利时和法国,晋升元帅。1941年率所部闪击苏联,12月升任南方集团军群司令。翌年1月心脏病猝发致死。 " H, K- `* Z+ ~ : O |1 C$ Y! |+ v p: h. {- R $ T: V% v. Z- G8 o5 [! v3 ^4 w- Y% w% w5 k% y 10.舍尔纳 Ferdinand Schorner(1892-1973) ( O( n9 } m5 b8 {6 M9 [' U $ i1 |8 n0 g4 w3 G3 r  陆军元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参军。战后在国防军任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历任师长、军长,参加入侵波兰、希腊和苏联的战役。由于狂热拥护纳粹制度,战争后期成为希特勒的亲信。1944年2月任陆军总部纳粹党督导部长。同年4月升任苏德战场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7月调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1945年1月任防守奥得河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4月晋升元帅,在希特勒的政治遗嘱中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战后作为战犯受苏联军事法庭审判。1955年转往联邦德国,1957年被慕尼黑法院判处4年徒刑(这个可能与其强烈的反布尔什维克思想有关)。 / ?" Y, y$ h; }) o2 ?" V 6 a2 P3 a, M+ T) X p+ Q! w @" `5 w' a1 R6 W 9 n4 b5 V( o1 |2 z' x+ R6 Q 5 t3 c$ i3 K* H: o% ^( k/ K; f/ w 11.屈希勒尔 Georg von Kuechler(1881-1968) * w, X2 p1 l, E% Z" Z' w# a: z2 r9 L, [: e6 L/ S3 z& d   陆军元帅。1907-1909年服役于翰诺威的骑兵学校。第一次世界大战从炮兵连长升到预备第8师作战科长获一级铁十字勋章,战后曾到波罗的海国家服役。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任第7军区(慕尼黑)参谋长。1933年指挥第3集团军(上将衔),入侵波兰。因反对对平民的屠杀而被解职,后因勃劳希契的要求复职。1940年调任第18集团军司令,入侵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同年6月进占巴黎。1941年6月,率所部进攻苏联。翌年1月升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获元帅衔。负责围攻列宁格勒,屡次受挫。1944年1月,在苏军第一次打击下败退,被希特勒解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犯,被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20年徒刑。1953年获赦,定居联邦德国。- p6 W e! D9 D6 O" g2 T/ `) g" L+ u # X/ A) Q0 J8 c' u0 E) P 1 D6 Q9 `6 y8 a* D) J& m% r, m- k" M! `: a2 c6 X/ s 1 z( b" \4 r2 \* F: Y, J12.莫德尔 Walter Model(l891-1945) 7 F0 ?7 C) P, X$ G u" v; L4 S# ? ! v* _5 \- U# Z" d' u  陆军元帅。1909年开始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西线作战。战后继续在国防军任职。1938年晋升少将。1939-1940年历任第4军参谋长和第16集团军参谋长,先后参加入侵波兰和法国。1941年指挥第3坦克师闪击苏联,10月升任第41装甲军军长。翌年升任第九集团军司令。忠于希特勒,敢于直言,以作战勇猛著称。1944年获元帅衔,先后出任东线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北乌克兰集团军群司令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以焦土作战抵抗苏军的战略进攻。同年8月调往西线,任B集团军群司令,组织对盟军的防御。1945年4月,在鲁尔战役溃败后自杀 4 x v. J! S7 q0 {2 g + R4 q- I E6 d) N( S1 b. d. s! K! l* ? ; R3 w# b( V% y) h, d" m2 `" ] 13.里希特霍芬 Baron von Richthofen(1895-1945) , p$ v$ X: {4 ~- ]" {3 N" s % c, s' i' D' F6 d  空军元帅。1917年入哈雷航空学校受训,后在其堂兄曼·弗·里希特霍芬(Manfre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1892-1918)指挥的驱逐机大队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役求学于翰诺威大学。1923年再次入伍。1929年任驻意大利使馆武官。1933年调入德国航空部,与格莱姆等人共同组建空军。1936年晋升中校,任秃鹰军团参谋长。1938年获少将衔,并任秃鹰军团司令。1939年9月任空军第八军军长,参加侵波、侵法战役和不列颠之战。1940年升为上将。翌年春参加巴尔于之战。1941-1942年参加侵苏战争。1943年2月晋升元帅,6月调任驻意大利第2航空队司令。1944年秋因车祸受伤后辞职。1945年6月21**于巴特伊什尔。 & P& V1 ?% Q/ H; @ # o5 f9 n5 B( A & ?, I* D5 |7 D. k! Z! S- Z# I! X 4 a2 ^9 H. V8 A. i14.格莱姆 Robert Ritter von Greim(1892-1945) 6 j$ J, h4 Q* G' j5 a! x' V7 f2 L" S4 g8 D8 U4 t+ q: S2 F; a   空军元帅。国社党员。1912年毕业于军事学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驾机击落28架协约国飞机。1924年任中国航空顾问。1927年回国后任飞行教练。1935年重新入伍,任新建空军第一中队中队长。1938年任空军人事局局长。1940年参加不列颠之战。1942年任空军第5军军长。1943-1946年任东线空军司令。曾多次亲自驾机作战。1945年4月底柏林被围时与女飞行员莱契驾机潜入柏林,被希特勒晋升为元帅,并任空军总司令。后逃往邓尼茨司令部,被美军俘获后自杀。! j! U3 F0 j4 j/ R6 C 7 J9 G! A; H" q + ?" c0 }2 Z% k . d% q; ?$ ]6 C4 a$ } 9 r' c4 e& \+ g9 [8 `/ C15.雷德尔 Erich Raeder(1876-1960) / I7 E6 e- _: j" X- ~ . U8 J7 r; b. {! D( N  海军元帅。1894年参加海军。后在基尔海军学院深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任巡洋舰长。战后继续在海军任职。1922年获海军少将衔。1928年任海军管理局首脑,统管海军。希特勒上台后,积极从事扩军备战,提倡优先建造巡洋舰和潜艇,但偏重于水面舰艇的作用。1935年正式成为海军总司令。1937年接受纳粹党金质党徽。出席希特勒策划发动战争的历次重要秘密会议。1939年晋升海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提出入侵挪威和扩大大西洋海上袭击,并力主占领希腊全境和控制地中海。支持"无限制潜艇战"。在公海上以潜艇和水面舰艇,广泛袭击没有武装的商船,包括中立国船只。1943年1月被解职并退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受审。1946年10月,以共同策划或密谋、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无期徒刑。1955年因病获释,定居联邦德国。著有《我的生涯》。 - U! a. O) V9 s6 B ! j/ M7 J) R1 u2 t! N0 l + ?/ K3 H' s1 U2 I8 U 6 K. k* E/ \& a! U4 o g9 x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2 20:32:17编辑过]
6 n* O) g) W) k/ X8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06-2-19 22:22:00 | 只看该作者
16.邓尼茨 Karl Donitz(189l-1980) * A- {' i1 V+ _ q* V' g( ], v- V8 Z" J/ J: I! P   海军元帅。职业军人。1910年入海军当预备军官。1912年在巡洋舰"布勒斯劳"号上任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调至潜艇部队,在地中海和大西洋作战,曾被英军俘虏。战后继续在海军服役。历任鱼雷艇长、支队长、海军参谋部首席参谋和巡洋舰长。纳粹党执政后,撕毁《凡尔赛条约》,重建德国潜艇部队。1935年10月被委派指挥新建的"威迪根"潜艇队并组建新的潜艇部队。翌年任潜艇舰队司令,获海军准将衔。鼓吹"无限制潜艇战",主张大量建造中、小型潜艇,迅速发展德国的潜艇部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立即开展潜艇战,广泛袭击商船,力图切断盟国的海上交通线。首创并成功地实施多艇集群近距离攻击的"狼群战术",曾给盟国海上运输造成严重威胁。先后升为海军少将(1939年)、海军中将(1940年)和海军上将(1942年)。1943年1月接替雷德尔任海军总司令,同时仍主管潜艇部队。同年晋升海军元帅。战争后期,美、英加强护航,发展反潜兵力和兵器,尤其发挥空中优势的作用,使德国潜艇战趋于失败。1945车4月,在纳粹德国崩溃前夕,被任命为德军北部最高司令官。同年5月1日,按照希特勒的政治遗嘱,继任德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在德国北部的弗伦斯堡-米尔维克(Flensburg-Murwiek)组成新的德国政府,企图与盟国进行结束战争的谈判(有强烈的反布尔什维克意识)。1945年5月9日通告德国投降。1946年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以破坏和平罪和战争罪,判处10年徒刑。1956年刑满释放。定居联邦德国。著有《回忆录》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v5 I$ v- O' b: V* m6 y, T # E9 ]) t* g5 M& q 17.古德里安被西方军界誉为"德国坦克装甲兵之父"、"闪击英雄"。他在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创造了震惊世界的战绩。古德里安出生军官家庭,自幼酷爱军事,13岁便进入军校。 " h' h: O, k) H+ D @一次大战期间,他任骑兵和步兵部队的初级军官和参谋军官。战后,他在边防军部队短期任职后便开始创建、组织指挥装甲兵部队。他先后担任德军的战术教官,摩托运输营长,德军装甲兵司令部参谋长、第二装甲师师长、第军16军长、第19军长、古德里安装甲兵团司令、第二装甲集团军司令、装甲兵总监、陆军总参谋长。 6 e/ L" s7 [% Z* S0 q古德里安在二十年代初以四轮车辆模拟坦克配合空军进行演习,并在第一辆坦克的设计到大批量生产新式坦克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德里安的"闪击战"理论使他获得了巨大的声望。1938年3月,古德里安率领第16军的两个装甲师在48小时行进600公里,到达并攻占了维也纳.1939年9月1日,古德里安率领第军个装甲师,个摩托化步兵师),以装甲师为先导,向波兰境内猛插猛打,仅用十几天就占领波兰全境。1940年5月10日,古德里安率领第军发起了法、比、卢等国的西线战役。从13日到15日,古德里安所在部队即攻下了卢森堡、比利时、法国要塞色当,打通了通向英吉利海峡沿岸的道路。 7 J) {- H) r3 \ 6月初,古德里安率部发动了旨在歼灭法国南部约70个法国陆军师的战役。他只用了8天时间就打到了法国和瑞士的边境,平均每昼夜行进速度约70公里。 * o2 U" g3 d N( `8 }! D 古德里安一年后参与了入侵苏联的战争。他指挥第二装甲集团军运用"闪击战"给苏军以重创。后来,由于古德里安与希特勒意见不同被免职。德军在苏联惨败后,他出任装甲兵总监,后又出任德军陆军参谋总长。古德里安再次与希特勒发生意见分歧,而被迫离职。 % |* Y2 n* ^9 G. j& |1 F ^6 g3 B& }0 @' x( x- w" u: T* K . R& l, t$ E+ o2 g - a$ t& ]7 C" r% F' f; B, e e6 u! M# h9 ?6 _ 18.男爵哈索·冯·曼托菲尔1897年1月14日生于德国波茨坦(Postdam),他出身于一个有政治和军事传统的普鲁士贵族家庭。曼托菲尔以一个优秀战术家而著称,二战中他那熟练而充满想象力的装甲部队指挥技巧屡次让盟军受挫。他也是德国武装部队中第24位带橡树叶、宝剑和钻石的骑士十字勋章的获得者。 9 {7 {( Y5 g5 L( T5 I X) u; | 冯·曼托菲尔1908年(11岁,幼校?)参军,至1934年时先后在几个不同的部队服务(从时间上看,他应该参加了一次大战,但我没有具体资料)。1934年4月1日,他成为上尉,先后在几支部队从事过许多方面的工作。至1939年2月1日,他被派往柏林附近的第二装甲兵学校任职。1939年9月战争爆发时他是一名少校,但1945年战争结束时他已经成为装甲兵上将,担任集团军司令的职务了(时势造英雄啊!)。1941年10月1日,他在东线服役时被提升为上校。北非战役后期,他在那里指挥过一个师(二战德军序列中曾有“曼托菲尔装甲师”,尽管时间不长,但除他之外,还曾有过一任师长),在突尼斯战役中发动过一场成功的反击,切断了敌军后方的交通联系。北非陷落前他被召回本土,并在1943年5月1日被提升为少将。1943年11月,哈索·冯·曼托菲尔担任了在乌克兰的第7装甲师师长(隆美尔的“鬼师”,选他当师长可能也跟他在北非担任过隆美尔部下的经历有关,我猜的),随后他与兄弟部队一起制止了苏军的乘胜追击,稳定了战线。1943年12月27日,他接过了精锐的“大德意志”装甲师的指挥权,并在1944年2月1日被提升为中将。有趣的是,他的军服上同时带有两个部队袖标,分别是"DAK"(德国非洲军)和 "Grossdeutschland"(“大德意志”装甲师),想必他也很怀念非洲的那段岁月吧。(不管怎么说,非洲战场的战争罪行最少,双方都表现出了一定的“骑士精神”。隆美尔曾经中断过自己部队的供应而优先保障战俘的饮水,一直拒绝武装党卫队参加非洲战役;接替他的阿尼姆上将曾拍电报给英国空军,说明哪几艘是装有600名战俘的运输船和德意医院船;而亚历山大爵士(元帅)在突尼斯战役后为表示感谢,根据阿尼姆上将的意愿下令释放600名非洲军伤病员,让他们乘船回德国。所以直到今日,DAK的官兵们仍然充满自豪而且受到英美等国退伍军人的尊敬。)5 m$ \* }2 J. v , d( J2 ~; \( |$ a0 n 8 b2 {1 w. V5 }2 H1 l- h1 Z " N B) A7 O4 f; Z+ d6 A19.戈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犯,德国纳粹党的重要头目。出生于巴 伐利亚的罗森海姆。16岁参加德国陆军,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 于 1915年转入陆军航空兵部队,成为著名的战斗机驾驶员,到 1918 年战争结束前,担任战斗机中队长。战后复员,受聘在丹麦和瑞典当 民航驾驶员。1921年与希特勒相识,次年加入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 人党(即纳粹党),被委任为冲锋队队长。从此与希特勒合谋,为挑起 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一系列罪恶勾当。 1923年,他参与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的“啤酒店暴动”,事败受 重伤,逃到奥地利。1927年回国,在纳粹党内恢复领导职务。1928年 当选为国会议员。1932年当选为国会议长。希特勒于 1933年 1月上 台执政后,他随之出任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作为希特 勒最得力的打手,戈林策划制造了德国近代史上骇人听闻的“国会纵 火案”,建立了秘密警察组织“盖世太保”,在国内取缔==,设 立集中营,迫害和屠杀了许多人士和犹太人。1935年德国正式建 立空军, 他出任空军总司令。 1936年负责制定与实施“四年经济计 划”。次年又接任经济部长,将德国经济引上战争轨道。 戈林于 1939年被宣布为希特勒的继承人,曾是纳粹党内的第二 号领导人物。他几乎参与了希特勒所有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的制定, 并指挥德国空军配合地面部队进行了疯狂的作战行动。在吞并奥地利、 闪击波兰和法国、轰炸大不列颠、滥炸苏联等进攻中,都负有直接的 战争罪责,并且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财富。 戈林因辅佐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有功,早在 1938年便晋升为陆 军元帅, 1940年又获得德意志第三帝国独一无二的“帝国元帅”称 号。1945年 4月 20曰,在苏军兵临柏林之际,他出逃到巴伐利亚, 因企图取代希特勒的地位未能成功而于23曰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德国 战败投降后被盟军逮捕。1946年由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行刑当天服毒自杀。 " |% U9 q3 Q( s2 v0 x, A( d( t" s 2 N! i# f' j% m& ?" G; T s! D+ q4 c# Q( r9 J 20.1887年11月24曰,埃里希.冯.列温斯基出生于德国柏林,他的父亲是西普鲁士的一名贵族,炮兵将军,埃里希.冯.列温斯基是他第10个孩子。不久,埃里希.冯.列温斯基被过继到姨父家,改称为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曼施坦因于1906年开始其军事生涯,他先是担任近卫军步兵第3团见习军官,一年后,正式晋升为少尉。1913年,曼施坦因被选送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1914年,升为中尉。同年,曼施坦因又回到近卫步兵第3团,不久又担任近卫第2后备团的副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曼施坦因在西线和俄国前线参战。在前线的时候他负了伤,不久被送至集团军参谋部担任参谋,随后参加了德军对波兰北部的进攻。之后又回到西线担任过骑兵作战科长和步兵师作战科长。1915年的时候,曼施坦因被晋升为上尉。 1918年战争结束后,曼施坦因担任德国一个致力于重新组建军队的委员会中的参谋,1920年担任过连指挥官。 1927年,曼施坦因升为少校军衔。 1929年,他改为在德国国防部参谋本部第一厅工作。20年代初,曼施坦因和林茨的一位军人世家的女儿结婚,他的长子于1922年出生。20年代后期,曼施坦因访问了一些欧洲国家的装甲部队,从中得到了很多经验和信息。 1932年,曼施坦因升为中校,1933年升为上校,同时,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逐渐掌握了德国的政局,并开始扩军备战。 1935年,曼施坦因被转到德国陆军总参谋部工作。 1936年10月,他又被晋升为少将,出任德国陆军参谋总部第一军需部长,不久又升任德国陆军总部首席副参谋总长,开始直接接触德国军界的高层决策机构。 1938年4月,曼施坦因担任李格尼兹的第18步兵师的主管。 1939年4月1曰,曼施坦因晋升为中将。1939年,曼施坦因开始担任伦斯特将军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参谋长准备入侵波兰。 1939年9月,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突然袭击。在曼施坦因的策划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连续围歼波军主力。很快德军包围了波兰首都华沙,曼施坦因又建议德军使用炮兵和空军轰炸以及断水断粮进攻华沙以逼迫波兰投降,9月28曰,波军全线投降。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死伤仅有3万余人。 波兰战役后,曼施坦因为德军制订了入侵法国的计划,这便是著名的“曼施坦因计划”。1940年2月1曰,曼施坦因出任德军第38军军长。曼施坦因的计划充分展示了闪电战的思想以及其个人独特的创造力。按照他的想法,德军将集中使用装甲部队穿越阿登森林,然后迅速占领马斯河的桥头堡,并向东进攻迂回马其诺防线将法军切断在北部。一开始,曼施坦因的计划没有被德军最高指挥部采纳,不过这个计划却引起了希特勒的注意,2月7曰,这个计划被接受了。法国战役中德军装甲洪流滚滚席卷而下,联军全线崩溃,英军部队匆匆从敦克尔克撤回英国,很快法国便沦陷了。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将军,因其计划导致法国战役的胜利被授予骑士勋章。 1941年2月,曼施坦因出任德军新组建的第56装甲军军长,准备入侵苏联。1941年6月22曰至26曰,苏德战争爆发,曼施坦因的军向苏联境内纵深了320公里,攻占了多纳河上的桥梁,几乎冲进了列宁格勒。9月12/13曰,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南线(克里米亚)德军第11集团军司令(隶属于伦斯特指挥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他的集团军成功的向南推进进入克里米亚,俘虏苏军士兵43万。到11月16曰,完全占领了除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外整个克里米亚。冬季的时候,曼施坦因顶住了苏军的反击,并继续向南推进。1942年7月1曰,曼施坦因的部队占领了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同曰,曼施坦因被晋升为德军战场元帅。7月后期,第11集团军被转到北线加入北方集团军群,1942年8月,曼施坦因负责指挥德军进攻列宁格勒。11月,曼施坦因出任新组建的德军顿河集团军群(包括霍斯的第4装甲集团军,保罗斯的第6集团军和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其中整个第6集团军和部分第4装甲集团军的兵力已经被包围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的任务就是去援驹烩些被困的部队。曼施坦因于12月12曰发动进攻,到12月24曰,德军离斯大林格勒仅有50公里。但是由于苏军强大的反击兵力以及周密的计划,曼施坦因的顿河集团军群被无情的阻挡住了,并被迫后撤200公里。 1943年2月,曼施坦因被任命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包括顿河集团军群和a集团军群),并在随后的哈尔科夫反击战役中重新占领哈尔科夫以及别尔哥罗德,这也是德军在二战中最为成功的一次反击战役。1943年3月14曰,曼施坦因被授予橡树叶骑士勋章。曼施坦因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德军即将发动的夏季攻势计划了一个方案,不过并没有被接受。1943年7月至8月进行的库尔斯克大会战(德军称为“堡垒行动”),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一开始的时候成功的切入苏军的纵深近40公里,最后第4装甲集团军再也无力向北推进了。其间,南线爆发了最大规模的坦克战,豪瑟的党卫军第2装甲军在普罗霍罗夫卡遭遇苏军罗特米斯托夫中将指挥的近卫第5坦克集团军,德军损失严重。库尔斯克战役之后,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在苏军犀利的反击下节节后退。9月,曼施坦因的部队撤过了第聂伯河,不过追击的苏军也遭到重创。从1943年10月至1944年1月,曼施坦因暂时将战线稳定下来,1944年1月后期,苏军更加猛烈的进攻迫使德军向西撤退。1944年2月中旬,曼施坦因违抗希特勒的命令让第11和第42军(大约6个师56000多人)从“切尔卡瑟口袋”突围。最后,希特勒接受了既成事实下令德军部队撤出“切尔卡瑟口袋”。 1944年3月30曰,在关于东线作战问题上和希特勒屡次争执的曼施坦因被解职。同曰,曼施坦因被授予橡树叶宝剑骑士勋章。解职后,曼施坦因回家养病。尽管他没有参与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不过曼施坦因还是感觉到了威胁,1945年1月,他将家人疏散到各处。1945年5月,曼施坦7 z* v. u( J7 v& S: P1 }: S 因被英军逮捕,被送到战俘营关押,后来又被转到纽伦堡。1946年秋天,他被转到英国的德国高级军官关押所,并于1948年夏天回到德国。1949年8月战争罪犯审判期间,曼施坦因被判入狱18年,不过在1952年因为健康状况即被释放。1955年,他出版了自己的战争回忆录--《失去的胜利》以及1958年的《士兵的一生 1887-1939》。1956年,曼施坦因担任联邦德国一个组织的顾问,同战时德国的西方敌人一起对付苏联的威胁。1973年6月11曰,曼施坦因死于西德巴伐利亚州,享年86岁。" x7 m4 T9 r, S0 h5 U4 X 7 }! }! ?$ O. V ; L% t, j9 j! i9 o; L" L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1 17:17:01编辑过]
9 }6 G- s& c Y0 W/ 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31 09:11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3
    发表于 2006-2-19 23:19:00 | 只看该作者
    真帅气。。发完整而且表水。。给你加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06-2-20 16:09:00 |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I]Q7[/I]在2006-2-19 23:19:42的发言:[BR]真帅气。。发完整而且表水。。给你加精华

    % l# Y% K8 Y4 G7 Q0 Z+ j& F. i恩,感动阿~~我会努力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06-2-20 23:04:00 | 只看该作者
    天哪,怎么能少了蒙格马利元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17:01: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别急啊,这里一天只能上传10个文件的,我还没发完啊~~,慢慢来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17:19:00 | 只看该作者
    下面是二战的十大名将(德国占了4个都在上面了,就不重复了,还有就是山本五十六这小子就不发了,免得激起民愤,就以林彪代替吧~~)5 l# `6 s9 f: N6 d 1.巴顿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的一生都在为成为一名伟大的将领而作准备,最终如愿以偿。他的一生,呈现出十分鲜明的个人性格特点,并引起世人的不同评论。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位统率大军的天才和最具进攻精神的先锋官”和“二十世纪的拿破仑”;但也有人认为他“勇猛有余、智谋不足”、“骄傲自大、华而不实”。专门研究巴顿的学者则指出:“作为统帅人物,巴顿将军的最大特点就是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用他的个性去影响部下在战场上奋勇向前。”9 Z% p8 _% b9 \7 K 生平大事记 % d. L6 |$ C: X+ h" w9 y" U0 \1885年11月出生于美国加州雷克维尼亚德。 0 r1 O) C0 |$ m3 h1903年9月进入弗吉尼亚军校。 / M& _4 A$ A2 Z! g& ]( f# r- s1904年6月考入了西点军校。 ! R7 J" D0 X! R' B8 x# c1909年在谢里登堡出任骑兵连少尉。 ' y- g( _. f4 j% l1 R1913年自费赴法国学习剑术。 ! o4 q1 p2 ]0 { 1917年成为美国第一名坦克指挥官。 - s: ^. D! r4 g! P1935年,晋升为陆军中校,并赴夏威夷军区出任情报处长。 * K0 z0 u8 {# F- t 1938年,调任迈尔堡要塞司令。 7 {4 l4 l- u2 I1940年9月,被任命为第2装甲师的代理师长,并被晋升为陆军准将。 " }& g6 L% G# X, I/ M 1942年7月,被派赴欧洲参战。 6 T; B" y$ Z+ |. f, s1943年4月出任美国第7集团军司令。 , y) u9 e- Q' ~5 H1944年8月指挥第3集团军参加最后的决战。 3 b8 }+ |2 q5 n 1945年4月晋升为陆军四星上将。 8 \* P1 h0 ^6 s. P9 A4 R 1945年12月,在外出打猎时又遭遇严重车祸,颈部受重伤。21日17时,巴顿终于因心脏衰竭,长眠在医院病房妻子的怀中。& {5 _+ _+ f4 S. z% B; X0 z4 }% G1 a }2 E' M3 L- a 6 _/ Z3 h$ s, m ; y K" V& ]8 S$ C2.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蒙哥马利生前曾几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 3 Z D% L7 D/ G5 `9 q; _! A/ B# W . j" g. A# X+ C V+ q% v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蒙哥马利曾在法国、比利时战场服役。1920年进入坎伯利参谋学院学习。1934年调任奎塔参谋学院主任教官。1937年起任旅长、师长。 ) c" p1 r) k; N & u: c1 |* p1 ?) i  1941年8月4日,丘吉尔任命伯纳德-劳-蒙哥马利将军为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的到来改变了一切。他得到丘吉尔的支持,英国的密码破译专家向他提供隆美尔的战术计划的全部概况。蒙哥马利精心积聚力量,以使他在1942年10月23日的决定性战役中,最后向隆美尔的部队发起进攻时稳操胜券。 3 t1 [& A1 [& b 6 T- c3 [* }0 z& l9 w; s7 S, V' l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蒙哥马利率远征军第三师开赴法国作战。曾参加指挥敦刻尔克撤退。回国后,奉命调任对德军入侵威胁最大的英格兰东南地区司令官。1940年7月任第五军军长。 ( Z) k( w9 U, w |$ e, N" G' | + i; a) q1 [0 k: W  1942年8月,蒙哥马利受丘吉尔之命赴北非接管第八集团军。1942年10月23日至11月4日在阿拉曼地区率部与德、意军队激战,挫败德国"沙漠之狐"隆美尔,从而扭转了北非的战局。随后第八集团军与盟军配合于1943年5月在突尼斯全歼北非残敌。阿拉曼战役后,蒙哥马利受封为爵士,并晋升为陆军上将。1943年7月,他率领第八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和意大利南部战役。 0 G) _, u, T4 w, }+ Z $ H0 Q/ l D# l; [8 F3 l; `   1944年6月,蒙哥马利协助艾森豪威尔指挥诺曼底登陆。9月1日晋升为陆军元帅。此后,率领英国和加拿大部队转战法、比、荷、德。 + X. J5 @ q& Z7 U : S+ O" f% r4 [7 H0 A  1945年他指挥第二十一集团军横渡菜茵河进入德国本土,5月他代表盟军在吕讷堡荒原接受德军北方兵团的投降,任驻德英国占领军司令和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英方代表。 $ @# e; K1 C- ~ / u( p' A! Z, t  1946年成为嘉德勋爵士并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1948-1951年任西欧联盟常设防务机构主席。1951-1958年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军队副司令。 1 W0 d+ l: q$ K- c 0 U2 J, w1 ~$ r4 ~, g0 A  1958年,蒙哥马利结束了50年的军旅生涯而退休。他是英国历史上服役最久的将领。 ( L& c5 p7 y3 p2 m0 o- ?/ r2 c. T 7 ^1 F) p2 U1 {7 p5 N: h8 E* g" ?2 H) {7 e& K. F' y4 s: O4 r4 N F4 U" _, W9 _5 {3.朱可夫,苏联元帅,军事家。1896年生于卢加省斯特列尔科夫村一贫苦家庭。, j$ t+ y) o7 Z# u* X% _2 X 1915年应征加入俄国军队,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获乔治十字勋章2枚。/ r8 F* W2 H' [- N0 ~, S; G | 1918年参加红军。次年加入俄共(布)。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时期,历任骑兵排长、连长,参加平息白卫军的叛乱。内战结束后,曾入骑兵指挥人员进修班和红军高级首长进修班深造,并先后任骑兵团长、旅长、师长、军长,骑兵监助理,驻西班牙、驻华军事顾问和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H/ y5 L3 H7 K" c5 [/ s5 f ]! k) U) s 1939年夏调任外蒙(今蒙古国)苏军第 1集团军集群司令,指挥苏蒙军在诺门坎地区粉碎了日军的武装进犯。 ! U& E; b. T$ D0 H! M2 r8 k. s# n+ u1940年 6月任基辅特别军区司令,晋升为大将。 9 |7 F) @' T2 G6 I( n3 Y5 t1941年1~7月,任副国防人民委员兼总参谋长。0 p" J# ^( @9 N6 g; ] 苏德战争期间,朱可夫历任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成员和代表,战时最高副统帅、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方面军司令、方面总司令等职。他积极参与制定最高统帅部的战略计划,并在前线直接组织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役。在战略防御阶段,直接参与指挥莫斯科会战,同兄弟方面军一道将德军击退 100~250千米。在战争转折关头,成功地协调了参加斯大林格勒会战、突破封锁列宁格勒的作战、库尔斯克会战和第聂伯河会战的各方面军的计划和行动,扭转了苏德战场的战局,夺回了战略主动权。 & ]) _# [& ~' j* ?# i! B1 E1943年 1月,因功绩卓著晋升为苏联元帅。在战略反攻阶段,又直接组织和协调实施了白俄罗斯战役、维斯瓦河一奥得河战役和柏林战役,直到最后捣毁法西斯巢穴柏林,代表苏军最高统帅部接受德军投降。这些都充分显示出他卓越的统帅才能。, `/ J. K, l5 |2 r 战后,朱可夫历任驻德军队集群总司令兼苏占区最高军事行政长官,武装力量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国防部第一副部长、部长等职。他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善于在主要突击方向上集中兵力兵器、形成“拳头”,擅长使用坦克兵团,穿插迂回,分割包围。其军事著作有自传体回忆录《回忆与思考》。朱可夫在苏德战争时期,曾活跃在各个重要的战场上,出色地组织和指挥了许多有声有色的重大战役。哪里情况紧张,战事危急,那里就会出现他的身影。他不但为打败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其卓越的指挥艺术也为苏联军事学术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因此,他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赫一时的“传奇元帅”。曾 4次荣膺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 6枚。8 c! ]+ u, P+ l' K 7 b2 D; ]! c% G" Z8 l . W. b# O! x% L. C! r2 Q/ ? / X; w! Z1 ?, U7 o, n+ [! {) W: `6 C' o( t4.麦克阿瑟(1880—1964)是美国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美国将军。出生于军人世家,1903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美国第42师师长率兵赴法国参战。1918年麦克阿瑟晋升为准将,7年后升为少将。20年代回到母校西点军校任校长。1930年,任美国陆军参谋长并擢升为上将。1935年被派到当时的美国殖民地菲律宾担任军事顾问。1937年从军队退役。1941年,由于形势日益吃紧,麦克阿瑟奉召再度服现役。年底,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奉命前往菲律宾组织对日军的抵抗。菲律宾即将沦陷之际,1942年3月,赴澳大利亚任南太平洋盟军总司令,不久,在新几内亚组织对日军的反攻。在1943~1944年的一系列战斗中,麦克阿瑟指挥部队占领了新几内亚一带的南太平洋地区许多战略要地。但是,在1945年进攻菲律宾吕宋岛的战役中,他遭到严重挫折。1945年,麦克阿瑟任太平洋美军总司令,主持了在日本东京湾举行的日本投降仪式。1945~1951年间,以盟军最高总司令的身份占领日本,成为日本的“太上皇”。在占领日本期间,他解散了日本军队,清除了军国主义分子,重建日本经济,起草自由宪法。同时,在重新分配土地、教育、劳工、公共卫生、妇女权利等方面,进行了重要的改革。驻日期间,他还兼任远东美军总司令。朝鲜战争爆发后,任“联合国”军总司令,指挥美军侵入朝鲜。他肆意扩大战争,与美国政府的政策发生矛盾,1951年4月被杜鲁门总统撤职。/ l2 E1 V$ Q) S0 N ' h6 ?5 ~5 A2 y9 d+ a6 W5 I# T # M5 `3 y* x! ^$ w 1 T e& o" K, A5.林彪原名林育蓉。湖北省黄冈县人。一九二三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连长。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 9 `5 r/ l% d9 y/ C: H! |8 f 0 F3 }- L0 b i, n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营长、团长,第一纵队司令员,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5 Y* ~4 m$ Y- s, f5 t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司令员。 ) @) P+ ~4 j8 I(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南军区司令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衩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第七、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等结成反革命集团,同江青反革命集团互相勾结..... . @3 I0 p% K4 t- v* A7 I1 L: |, B7 Z1 z: V7 y , C$ z; O: o1 x0 B1 V' h# H' N. B : z- U) z9 V5 C8 t+ X3 P g6.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1900-1982)出生于沙俄农村贫寒家庭。1917年,崔可 # u9 _4 ~, h2 `. `8 h9 q4 T9 ~ 夫投军于沙俄波罗的海舰队。不久,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崔可夫随波罗的海舰 . u1 e0 Q5 _2 f, t: T+ Y 队加入了红色政权的行列。他19岁开始担任红军团长,为巩固红色政权,率领部队 7 Q/ m+ s! k; o6 |/ V- }* q转战东西,与高尔察克白军血战,与波兰军队博斗。1922年,战事稍息,崔可夫弃 - a( p5 l0 t# X4 e; a! B4 e 官从学,跨入苏俄第一所最高军事学府--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后留校在东方部中 # q* s( |$ D- @* ^国系继续深造。1927年赴华任军事顾问,2年后年回国。1938年,崔可夫升任白俄 # R+ L/ f* ?& O罗斯特别军区博布鲁伊斯克集团军集群司令。 3 R: R- x' a ~ t 0 m+ P: h: C& x. d 1939年年,德国入侵波兰,苏联放弃中立态度,以“解放”西乌克兰和西白俄 7 C3 @4 a. B! Q) c, l: [& N罗斯为由出兵入侵波兰。崔可夫率第四集团军进行了所谓的解放进军,侵入波兰境 7 B8 h# o; D6 ]/ q9 S内。12月,苏芬战争暴发,崔可夫被调任第9集团军司令,指挥部队参加了这场极 $ d1 o; d/ C% F+ w! V不光彩的入侵芬兰的战争,同时也是他一身中所参加的败得最惨的一场战斗。第 ) G- `9 p( c3 {( [, h4 k5 ~ 9 集团军所辖的4个师承担了对芬战争中切断芬兰“腰部”部的任务。12月底,崔 - I3 I4 ?8 A( A( C+ s可夫的第9集团军虽然楔入芬军防御区40多公里,但在随后的战斗中,他的两个主 5 l7 J4 G/ p4 E9 _# F" @) Q9 z 力师即摩托化步兵第44师和步兵第163师(共拥有48000人、335门火炮、100多辆战 ! f5 a: L. d6 D* `) |8 ?. P0 B车和50辆装甲车),极不适应芬兰的严寒气候,被芬军歼灭过半。崔可夫因此被解 3 A. [- R4 b& |; k9 X7 Q3 f% F 除了第9集团军司令官的职务。 $ p- F$ U& s; J* \ / ?) o; s' Z2 G5 A# P+ Y0 T7 } 1940年,法国败降,使 分蘧 势不妙,而远东地区的形?也对苏联不利。为稳 7 |; @& [- i6 D 住日本,同时大力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使日军无力北攻苏联。1940年秋,苏共中 9 c5 `9 ?0 r# }( n1 s. H央委员会决定派通晓汉语、出使过中国、此时正在赋闲的崔可夫少将前往中国担任 , [& {& i# c% U1 V L 苏联军事使团团长即蒋介石的总军事顾问,指导中国的抗日战争,协调中国国共两 D, @4 v4 T5 _! J党的关系。 , J% P9 p4 A: I' V; y $ }/ Z3 L2 S) q, G 1942年3月,崔可夫将军结束了在中国的使命,奉召返回莫斯科。此时,在希 ( I8 ~8 o* a: }5 y/ d$ [5 [ 特勒授意下,德军最高统帅部制订了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作战计划。到7月下旬,苏 5 F3 O- S$ T/ h, `9 \) C6 {军被迫后撤至顿河大弯曲部,斯大林格勒面临严重威崔可夫勤于笔耕,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军事指挥生涯,撰写了《在 k/ }" |$ q, \; E4 w 战火中锤炼青春》和《在华使命》两部回忆录。 出版了《集体英雄主义的集团军 . I+ k, P+ F: |6 b》、《斯大林格勒∶经验与教训》、《战火中的180天》、《空前的功绩》、《从 & J# J- ^; i1 }. A J斯大林格勒到柏林》、《斯大林格勒近卫军西进》、《在乌克兰的战斗》、《本世 1 a0 r) B1 g8 r# s1 j) G6 V纪之战》等八部很有份量的战史著作。 ! L+ u+ ^3 H# ~ 1 n3 S T7 G- R1 y$ K 1982年3月18日,戎马一生的崔可夫元帅逝世,享年82岁。与世纪同龄的崔可 ! F! z5 p B, R J夫元帅是勇于创新的战术家和技艺高超的战役指挥官。他在自己漫长的军事生涯中 6 H" q) [" @. h; I$ | ,以其大胆的独创精神屡建战功。他是位军事家,但不是一个外交家,他四度出使 $ @9 O$ j) p* D, d中国,秉承政府的意志,对中国有许多误解。9枚列宁勋章、1枚十月革命勋章、4 * B8 F6 B7 J6 } H; ^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枚红星勋章以及无数枚其他奖章和外国勋章 % O( s9 Y/ \, R1 ]8 a7 Y0 U$ P ,将他永远载入军事家行列。 5 }( m7 C, u4 w9 N# \胁。苏军最高统帅部决心在史 + c6 n) R& j0 v4 a 达林格勒组织坚守。崔可夫部第64集团军,奉命于7月中旬开赴斯大林格勒前线。- R1 Z$ m+ Q0 D ( f! _2 k/ U/ E$ }8 Y& a; R 1 D! V$ c/ F, ~3 o v% V ( I0 m5 \- \, J 5 b* N2 [9 S# ]4 q, d $ M8 w* U' p8 P, B ]% S4 o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22 16:08:33编辑过]
    * h- `5 q7 g2 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06-2-21 21:23:00 | 只看该作者
    不认识的,除了巴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06-2-24 15:38: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看来喜欢军事的人不太多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6 13:2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10
    发表于 2006-2-24 20:47:00 | 只看该作者
    经典啊...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06-2-25 00:04:00 | 只看该作者
    LZ也辛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下沙大学生网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