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闲着就算就业?老师一说就业率同学就笑了
. ? d- e* A' ?4 E* z每年11月份左右,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都会给大四的学生举办相关的“毕业生就业指导讲座”, 对毕业去向、就业政策、就业手续办理流程等进行细致的指导。我们学校在举办这样的讲座时,曾经发生了一件尴尬的事。
; s i% w$ ?0 ]5 p2 Y. V; \ 当时老师在介绍往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大家认真听着,听到师哥师姐找到好的工作很受鼓舞,当然还有一些经验教训以及现实状况也让大家感到形势的严峻,比如市场上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业观念需要转变等等。最后总结的时候说到去年的就业率,系主任很严肃地说:“去年我们学院的就业率是98%。”话音未落,整个教师哄地一下就炸开锅了,大家都是一副“根本不可能”的表情,叽叽喳喳议论开了。面对大家的反应,系主任反问道:“这样的数据是有凭有据的,你们知道现在的就业率是怎么计算的吗?”这一问反倒把大家问住了。
" S4 F, K& @* u J5 \ v. S! A! |" Y1 L
按照通常大家的理解,就业率就是真正参加工作的人占总体毕业生的比例。200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280万人,比2003年净增68万,增幅为32%,就业压力这么大,往届的同学好多选择了考研而不是去工作,另外找工作的有些在毕业前还只是实习或者临时兼职,而且刚刚还讲到就业形势的严峻,所以怎么可能有这么高的就业率呢? 1 O0 B3 }+ X! ?
, ?2 i! i. u$ L0 j8 M$ ]2 R
只要没闲着,就算是就业
+ }( X7 D0 g! O
, m U) P" M4 i: H之所以能计算出这么高的就业率,是因为目前就业率的计算公式整体上比较宽泛,它的计算公式是:就业率(%)=【(毕业生总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 毕业生总人数】×100%。 / a" e9 w- O9 H% b
& j: v/ @' {& Z7 n
“待就业”是什么概念?按照规定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指有就业愿望,但毕业时尚未落实具体工作的毕业生,包括就业期望值高而不愿签订就业协议的毕业生,而且进行了待就业登记的人;另一种是指暂时无就业愿望、拟升学、身体健康原因及其他原因暂不就业的毕业生。
2 {3 `- j# r$ N/ O3 O' @
7 l2 z x3 D1 _: Z6 _, D: b毕业生一般是不会轻易去做待就业登记的,更少有健康问题,所以这样的待就业毕业生人数就少之又少了。 : {1 H/ e* N/ k" g: ^/ c
& v& O6 @3 [& |# I
总人数减掉待就业的人数,剩下的就是就业人数了,以下几种情况都算就业: 5 V' r; i) l0 \2 G& {; B! s
2 F! u, S/ U z3 U1.签订正式就业协议 7 o: a9 ~8 G! x/ P
# `2 s' q) i9 S+ W
这里包括:○1 毕业生通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领取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毕业生。○2 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录用的毕业生。○3 与用人单位签订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的毕业生。○4 定向、委培毕业生回原定向、委培单位就业。○5 毕业生参加国家、地方项目就业。(国家项目就业是指:参加国家支援服务西部计划,地方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等项目的毕业生)。 ; q6 O0 q, ~3 f. i- i% p
: M3 C" o2 C. P- `% q2.签订应聘协议 - l! V' } L- n8 Y$ C
, i# m, Q: O$ l+ K) R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应聘协议,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 / y; I; E5 p3 s# }
& A, ~6 G6 \3 @3.灵活就业 4 t4 y6 Z6 |, f: ^1 P. \2 \8 A$ t
}0 Y+ G6 P8 _" u8 \# Z9 ~
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就业,其中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
: e& b: {% j3 o, I) v. H- p6 e m% i! H' u/ }9 Y0 K
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或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担任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 . ?# d4 e4 u F. g: D4 ]4 v$ U' @
! | M$ _" a Z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
8 [. ^! W1 r0 Z% a5 ]9 ]& n6 W% w G0 {$ k& Q5 _2 e
4.出国、升学 9 F0 t2 P0 V' O; [; _
( w* b( t+ v! Y: {7 t0 _
升学包括:专科毕业生升本科、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考取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出国包括:出境留学、工作等。
0 N8 s/ W- j7 `$ s如此这样算下来,系主任的98%也的确并非子虚乌有的。但当时大家之所以抱以不信任的态度笑成一片,主要原因还在于所认为的就业率统计办法与现行的有着很大的差异,大家之所以对98%笑,一方面是因为觉得数字偏高,肯定有水分;另一方面是因为传统观念上,只有签订就业协议的,即上述第一种情况,才算是就业。也就是说,同学们的“就业观念”过时了。
[+ Q& m0 s) b1 h% N+ t3 W5 _! x7 l) J" T
知道了这样的就业率统计方式后,一些同学还是接受不了:“也可能我们的就业观念是有些过时了,不过到目前为止,我还是有些接受不了这样的统计方式。我觉得在这方面也不能都怪我们,学校、媒体平时也应该多向同学们宣传这方面的知识,慢慢地教育我们吧,让我们有个适应期。” 1 L, G: W& {3 ^* I4 |5 f
6 a+ ~) P$ y" |- g/ O0 I* X" v但是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必须要把就业观念纠正过来。人事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曾经对大学生地就业意愿和真实的就业去向做过相关调查,结果如下:
, b: J; ]$ Y% I5 [: q+ Z
% q4 ]5 T; U- R7 G% L2 w200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 4 G) r! E! K. z6 N2 C& M( G( N
0 N+ @! B0 |" T+ q$ Z* u K
(人事部的调查)大学生就业意愿
' O7 x( q" U k0 M8 i
" p1 @/ Q! w$ l1 h) ^2 f(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 @# e+ c. P; U. q" Z" t; s9 i. I; y) I3 ~2 i( Z1 A# V* x
其他(教学科研)1%17.8% ) G3 Z _4 J; F( U# G- J3 N* f
0 D$ A4 d7 U1 k9 `/ D- w1 W) ^$ H
各级党政机关3%35.4%
$ e1 L: K* B3 Z+ c& ~" W
( r' H: v, C* g$ d% w& _& }事业单位20%18.9%
0 ~! ^1 A4 S1 V6 V3 A; k3 b
/ O( F3 E' B! v' I3 }国有企业24%13.6%
" R# t6 { G! K; N7 z, v) m. F7 U# }+ g. e- h, |) p
私营企业52%1.3% 2 |/ j% u( G, p5 g! _2 M4 s) T
2 y3 l8 l" Q$ e+ U0 D7 N外资企业15%
3 T! _; D% {* G ^
6 Y6 c9 J0 _4 c8 D- V2 U以上党政、事业、国企是前面所述第一种可签订正式就业协议的情况,但总共加起来不超过47%。而私营企业和外企,尤其是很多私营企业所需的职位很多,但是属于应聘,即第一种情况以外的就业。然而尽管非国有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但大学生认为这类企业既无高薪又不稳定;以公务员为代表的党政机关只占非常小的份额,而大学生却把它作为首选-35.4%的应届毕业生希望去党政机关工作,属于第一种签订正式劳动协议的,但只有3%的人能实现这个愿望。整体上,毕业生的就业意愿是不符合现在的就业现实的,而且矛盾非常突出。如果大学生就业意愿不发生改变,只是指望劳动力市场的改变来实现就业将是不现实的。大学生们需要在正确判断形势的前提下适当选择,而一些灵活的就业形式无非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积累经验,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8 A( ?8 |. h: i% q8 B8 I
$ R2 n# b# B, |4 d& P8 Y% z
国家把到这些单位工作都统计为就业率,大概也有引导鼓励大学生到这些单位工作的意图吧。 |